-
趣味的竞赛:一条清代碑学的阐释路径
传统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往往关注经典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使用的多是书论、画论等传统材料,这种“内部研究”对于搭建中国艺术史的基本框架至关重要,但在研究某些跨时段的艺术现象时往往缺乏纵深。
2025-09-26
-
施耐庵是杭州人的依据
《水浒传》是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025-09-26
-
《新郎》:有始无终,悠然无架构
江南有一位孝廉,名梅耦长,他说同乡有个孙老爷,当年德州主政,审处过一桩奇案。
2025-09-26
-
灵光奇气耀溪川——《诗词散论》的源与流
八十多年前,大西南的崇山飞水间,一位中年教师与一群学生徒步流徙于黔川交界。
2025-09-25
-
我国桂花起源考
植物在自然界的起源多属蛮荒时代之事,无法具体稽考,本文所说桂花起源是指该植物最初为人们明确发现与认识,见诸记载并开始引用的情景。
2025-09-23
-
《核舟记》中的江南人文经济学
清晚期·核舟 民国·桃核元宝核舟 均苏州吴文化博物馆藏 在明末文人魏学洢的《核舟记》中,生动描写了“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的核雕技艺。
2025-09-22
-
于“没要紧处”,写“正文筋骨”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深心密虑,字斟句酌,绵密精巧,读来却让人感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2025-09-22
-
古代典籍里的和平叙事
中华民族的和平性基因根植于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的农耕文化,积淀为先贤圣哲的思想与观念。
2025-09-22
-
龙学: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排头兵
《文心雕龙》诞生后,由于其自身的价值及特点,在流传过程中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对此书进行专门研究的学科,即“龙学”。
2025-09-18
-
“石径斜”到底怎么读
据说,语文课本中杜牧的《山行》一诗中“斜”字的读音跟从前不同,现在标音为xie,一时激起许多家长的“愤怒”。
2025-09-16
-
当食材基础 操作就不基础
“邪修”原为修仙小说中的反派修炼方式,如今被年轻人借用,指代那些打破常规、操作简单却高效的“懒人妙招”,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现象和问题解决思路。
2025-09-16
-
文献中的“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名士梁鸿,其人安贫乐道,娶妻孟光,夫妇二人后来移居会稽。
2025-09-15
-
城市中的近代文学
在近代,城市深刻影响了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机制。
2025-09-14
-
《山魈》:凭空生灾,难逢所遇
原标题:读蒲松龄《山魈》 说是孙太白讲过一件往事,他的曾祖父当年在南山柳沟寺就学,麦收时回乡,十多天后返回。
2025-09-12
-
中国文化里的秋天
秋,多么美好的时节。
2025-09-12
-
《西游记》中的素酒与荤酒
在刘继卣的《大闹天宫·下界为王会亲朋》中,描绘了精致的酒器,其中就可能盛有椰子酒和葡萄酒。
2025-09-12
-
“契阔”谈的什么情?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2025-09-11
-
“博物”——唐宋笔记小说研究的重要视角
考察唐宋的笔记小说,“博物”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主要体现于作品的写作观念、作者素养和书写内容三个方面,构成了笔记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2025-09-11
-
孔子历史地位的形成
1950年代中期,我刚开始教书,记得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有关孔子的文章,提到由于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才使孔子在历史上获得独尊的地位。
2025-09-10
-
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
今天是教师节。
2025-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