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霹雳车与投石机
官渡之战时,曹军为应对袁军的远程打击,制作了一种“秘密武器”,让袁军大为惊恐,把这种武器叫作“霹雳车”,这反应不亚于二战时德军遇到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
2025-11-17
-
最早的文学史家挚虞
现在通行的文学史就其外观形式如章节安排等等而言,是近现代从国外引进的,其实中国古代也自有本土的文学史论著,这里注意的是文学变迁、作家生平著作及其评价等等,一般不十分讲究全面系统。
2025-11-17
-
“南宋第一猫奴”,是他?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2025-11-13
-
陆游咏梅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平生十分喜爱梅花,其《园中绝句》“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
2025-11-13
-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讲了两次的菜:杨中丞豆腐
袁枚《随园食单》里的三百二十六道菜,是他四十年美食江湖的总结,按他自己的说法,“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如此不耻下问,终成美食大家。
2025-11-13
-
“钗黛合一”的幻象:论曹雪芹为读者设下的叙事陷阱
在《红楼梦》的接受史上,“拥黛”与“拥钗”构成了数百年来最引人入胜的文化奇观。
2025-11-12
-
唐代三峡“竹枝”:文人的三峡行旅与“巴歌”体验
唐代以后,原本为山地民歌的竹枝词成为多受文人重视的诗体。
2025-11-11
-
古文中的“叠复”意蕴
写文章,要“干净利落”。
2025-11-11
-
韩非与名学的纠葛
先秦名学肇始于“周文崩解、名实相怨”(《管子·宙合》)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以辨名实、究事理为旨趣而自成一派。
2025-11-10
-
杨万里的忧国忧民情怀
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多首,其诗自成一家,开创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2025-11-07
-
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说辨正
明初大儒方孝孺殉难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层累过程。
2025-11-07
-
花园人生:中唐文人的精神栖居
翻开《白居易传:诗人的七座花园》(以下简称《白居易传》),别具匠心的封面设计引人注意:明代仇英《浔阳琵琶》为背景,勾勒出传统士大夫的经典形象;而画像下方“斜杠青年”的身份标识、左侧“诗人的七座花园”的主题字样,又为这一传统形象注入现代解读的活力。
2025-11-06
-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中华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这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2025-11-05
-
野史光影里的左宗棠
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载左宗棠(谥号文襄)轶事两篇: 左文襄之捷秋试也,与同年生湘潭欧阳某,同舟北上。
2025-11-05
-
飞鸿踏雪且留痕——麟庆与《鸿雪因缘图记》
最初接触北京地方文献工作时,我常听前辈们说起《鸿雪因缘图记》这部书,当时只知道它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清人传记,至于独特在何处,未求甚解。
2025-11-05
-
何处陶然吟野凫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秋,翰林院编修查慎行乞假葬亲。
2025-11-05
-
儒门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诗歌一般被认为第一次让田园成为诗的主题,而且创造了士大夫隐逸的审美空间,为后人开创了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2025-11-04
-
苏轼的“老”与“不老”
熙宁六年(1073),苏轼作《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一诗,其中有“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两句。
2025-11-03
-
蝴蝶酥的全球史
一种多层酥皮点心,表面撒白砂糖,放入烤箱烘焙而成;因为酥皮料在对卷的时候当中留有一个空隙,切片烤熟之后,呈左右对称形状如展翅蝴蝶,国人因此称之为蝴蝶酥。
2025-11-03
-
鞠有黄华可落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以孤高而清冷的操守为人所比兴称道。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