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乃中先生的一通手札
刘乃中先生致本文作者张瑞田手札 吃完饭,或是写作疲劳了,我习惯到书架前翻翻书;目光所及之处,书脊挨着书脊,其上印着书名、作者、出版机构等信息。
2025-09-15
-
“手稿是从作家身上掉下来的肉”
《红旗谱》手稿影印件 藏于天津文学馆 阅读作品,本就是与作家进行灵魂的交流。
2025-09-09
-
在侨批中重温胜利喜悦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4
-
顾炎武手稿在抗战中的命运
2011年元旦,南京图书馆公布了十大珍品古籍,这是从该馆馆藏的150余万册古籍中评选出来的。
2025-09-03
-
笔底波澜见匠心——汪曾祺《故里三陈》手稿探微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5周年。
2025-09-02
-
“倭寇未灭 誓不生还”:家书里的抗战记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025-08-31
-
左权家书流露铁汉柔情
左权将军写给妻女的最后一封家书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左权家书视听空间前,无数游客驻足凝神,耳畔回荡着低沉浑厚的诵读声,心中则默默跟着念起左权将军写给妻子刘志兰与女儿左太北的一封封家书。
2025-08-28
-
呼唤对历史的敬意与共情——读冰心手稿有感
冰心关于“甲午战争”手稿(信封封面内页上半部分) 冰心《童年杂忆》手稿 冰心致巴金的信 当电脑替代传统的纸笔,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手稿就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犹如一道即将消失的晚霞风景,这不能不引发关注与重视。
2025-08-27
-
“和人民、和生活一同前进”
田间《笑呵》手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田间《〈给战斗者〉写作前后》手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1982年,田间参加《诗刊》座谈会发言修订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1937年冬,武昌的一间小旅馆,长江的湿冷浸透薄窗,油灯在寒风中挣扎。
2025-08-27
-
夏衍、郁达夫、曹禺等名家云集,在泛黄手稿里看中国百年电影史
“印象最深的是展览中夏衍用过的笔与放大镜,还有他反复修改的手稿,这位大文学家,在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仍十分勤奋。
2025-08-25
-
作家手稿如同雕刻家的工作间
图片为汪曾祺《羊舍一夕》手稿选页。
2025-08-20
-
胜利的回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5-08-15
-
“艺旗共举创新天”——阿英日记手稿整理有感
2025年3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阿英日记手稿》,这部影印本中收入了祖父阿英的《烟台日记1947》《大连日记1947-1948》《沈阳日记1949》《平津日记1949》和《华北文联日记1953》。
2025-08-12
-
陈艳:永不消逝的手稿
丁玲《杜秀兰》手稿。
2025-08-06
-
手稿是作品的“生产现场”
陈忠实手稿《白鹿原》 谢有顺手稿 陈应松手稿 大地之上,如山峦起伏,如老树虬根,如蟒蛇盘旋,如苍鹰俯冲……那些画面——我确实把这些纸质上书写的手稿,看作画面。
2025-07-30
-
《四世同堂》手稿背后的故事
《四世同堂》手稿第一部首页,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照片仅供本文使用 《四世同堂》手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 藏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长篇小说,一部百万字的巨著,小说以恢宏的叙事与地道的“京味”城市书写,几乎复原了老北平的民俗画卷,有记忆中的家国安宁、人情醇厚,也有现实的仇寇铁蹄、遍地血雨,书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后普通百姓的生活,写尽了复杂人性。
2025-07-21
-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
徐光耀家书(局部)。
2025-07-07
-
重温历史记忆 读懂家国情怀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2025-07-07
-
在《保卫延安》手稿中寻找文学的“战壕”
杜鹏程自存《保卫延安》初版本,布满批注修改手迹,中国现代文学馆杜鹏程藏书文库藏。
2025-06-06
-
作家手稿的价值阐释和体系构建
编者按:2025年5月21日,本版刊发学者符杰祥的文章《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引起学界和读者关注。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