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孙郁:书评家种种

      我过去买书,有时候是因为看了评介的文章而做出的选择,有的是受朋友的影响所致。

    2025-08-07

  • 流鼻血的沈从文

      汪曾祺在《我的老师沈从文》里记载了沈从文流鼻血的情况:“他早年常流鼻血。

    2025-08-07

  • 赵超构的致谢

      夏衍与20世纪同龄。

    2025-08-07

  • 汪曾祺在上海,近距离接触叶圣陶

      由四川路桥跨过苏州河,沿四川北路步行20分钟左右,至虬江路口左拐十数米,便到了开明书店员工宿舍“祥经里”叶圣陶寓所(今川公路146弄)。

    2025-08-06

  • 梁衡:我在八十年代当记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十年,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宣布了“文革”的结束,而真正大步改革是进入八十年代之后。

    2025-08-06

  • 台湾赤子亦有热血丹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全民族抗战展区,我们能够看到港澳台胞与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国际友人的抗日义举,毫无疑问,这场全民抗日的战场不仅仅在中国大陆,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2025-08-06

  • 老舍笔下失语者的呐喊

      《四世同堂》是一部抗战题材小说,它以日军占据北平为背景,铺陈了古城遭践踏时的剧变与坚守,描绘了各阶层市民的日常生活。

    2025-08-06

  • 胡乔木与《新华月报》

      《新华文萃》试刊号,1962年10月15日出版 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

    2025-08-05

  • 《叶圣陶日记全集》:一部兼具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的鸿篇巨著

      “‘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六卷本《叶圣陶日记全集》,2024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2025-08-05

  • 赵一曼的“示儿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2025-08-05

  • 北平沦陷期间的故宫文物保护

      日本人劫掠故宫铜缸时的情形 资料图片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故宫博物院留守人员在充满艰辛和危险的时期,舍命保护故宫文物。

    2025-08-04

  • 段崇轩:现代书评的风骨与写法

      想到山西的书评家 书评虽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却有它自己的个性、要求。

    2025-08-04

  • 柴念东:《柴德赓日记》中的刘乃和

      自2013年以来,笔者参与整理了18种柴德赓著作,最近几年一直在整理《柴德赓日记》(以下简称《日记》)。

    2025-08-04

  • 柴德赓与刘乃和:亦师亦友三十载

      1963年,陈垣(前)、柴德赓(左)、刘乃和在一起。

    2025-08-04

  • 告别大地之歌——郑愁予

      马浩、江青、余梅芳、庄喆、郑愁予、吴谦,二〇一五年秋,纽约。

    2025-08-04

  • 祥子买得起新洋车吗?

      孙之俊绘《骆驼祥子》 前几天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仅凭拉车的收入,祥子买得起新洋车吗? 骆驼祥子的故事,要追溯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老舍先生和朋友在青岛的一次闲聊。

    2025-08-04

  • 戴月轩百年制笔传奇

      走进古色古香的琉璃厂东街,在一间老门面房前悬挂着陈半丁手书的碑体匾额“戴月轩”,木门内,文房四宝琳琅满目,传统开票柜台和装饰风格瞬间让人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货公司。

    2025-08-04

  • 从伏园、春台到“两孙公”:鲁迅与孙伏园的几次龃龉

      引言 孙伏园是鲁迅最有名的学生之一,在鲁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2025-08-01

  • 唐君毅的精神、思想与生活世界

      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时代,即开始阅读现代新儒学诸家的文字,唐君毅先生的著作自然包含其中。

    2025-08-01

  • 这里是中国音乐人的“延安”

      国立音专校长萧友梅 1935年12月新落成的国立音专正校舍校门 国立音专弦乐队上课的情形 均上海图书馆 藏 在上海杨浦区民京路918号,矗立着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韵的清水红砖大楼——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主楼。

    2025-08-01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