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的车”与“非人间的马”
卡夫卡在短篇小说《乡村医生》中,写过一架人间的车和两匹非人间的马。
-
为了欢愉的徽章——论“梗文化”中的身份意识
“梗文化”是当今中国网络生活最奇异的文化现象。
-
《文城》一个月,读者怎么看?
从2月22日开始预售、3月3日正式销售至今,《文城》已经面世一个月整。
-
内蒙古作家畅谈“自然写作”
原标题:当春乃发声——内蒙古作家“自然写作”策划会 3月20日,上午,绿意葱茏,墨香氤氲。
-
胡晓明:发现人类情感心理的深层语法
摘要: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不仅要在文献整理、史实梳理、体系建构等方面超越“五四”,还应在文明传承观、文学史观、文学思想范式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
东君:小说·新闻·历史
我有一个朋友,是美食家,记忆力惊人。
关键词:  东君2021-03-19
-
文学与类型电影改编
“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
《刺杀小说家》,减法比加法更难
减法比加法更难,这是看完《刺杀小说家》后想起的第一句话。
-
“高概念”叙事与想象的方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的核心,就是“如果写小说能改变世界,将会怎样?”这来自于作者的创作感悟,是一个典型的推想,或者说“假如”(What If)式问题,而这也是电影的主要宣传点之一。
-
类型的改编与构建:从文字到视听语言
谈及影视改编,尤其是商业化的改编,首先遭遇的问题或许不是“故事”或“文学性”,而是如何“分类”。
-
年微漾:新时代诗歌的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关键词:  新时代诗歌2021-03-19
-
潘凯雄:找到文艺评论与时代社会的交汇点
今天探讨文艺评论问题,有一个位置要找准,即我们现在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或者说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来研究这个问题。
-
何平:有时写作者出的圈,可能只是文学的“朋友圈”
谈中国新文学自然要谈近代的印刷技术革命,谈现代发表出版和稿酬制度,谈文学期刊和图书等所创造的公共空间,谈公共空间对现代作者和读者的发明。
关键词:  破圈2021-03-17
-
小说革命,遇到“文学不革命”的时代?
主持人 张 莉(评论家) 观察者(排名不分先后) 东 西(小说家) 路 内(小说家) 冯 唐(小说家) 阿 乙(小说家) 胡性能(小说家) 黄咏梅(小说家) 曹 寇(小说家) 朱文颖(小说家) 沈 念(小说家) 郭冰茹(评论家) 张晓琴(评论家) 翟文铖(评论家) 孔亚雷(小说家) 张怡微(小说家) 林 森(小说家) 桫 椤(评论家) 徐 刚(评论家) 房 伟(评论家) 徐晨亮(评论家) 李 振(评论家) 王晴飞(评论家) 周明全(评论家) 方 岩(评论家) 陈崇正(小说家) 淡 豹(小说家) 刘 汀(小说家) 张 菁(评论家) 叶 子(评论家) 韩松刚(评论家) 程 旸(评论家) 姜 肖(评论家) 刘诗宇(评论家) 李 壮(评论家) 背 景 《江南》杂志今年第一期推出“今天,小说如何革命”议题后,在文学界引起诸多反响。
-
文学研究的可视化趋势
可视化来源于英语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形象化显示,也有人译为显像化或图示化。
-
中国文化的精神出路
时 间:2020年10月13日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第一会议室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 主讲人:严家炎 主持人:李建军 与谈人:刘跃进、黎湘萍、董炳月 发言嘉宾:赵稀方、吴光兴、陈定家、施爱东、张重岗、谭佳、彭明哲 李建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当代室主任、研究员):严老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
刘火:碎片化时代长篇小说的可能与空间
一 当一切事物都成为碎片,并且这些碎片散布到我们的四周,而且远离我们群组,任意飘浮;最让我们不安的是,弥散四周的碎片,背离我们的预期,藐视我们的存在。
-
繁荣非虚构文学要有问题意识
自2010年《人民文学》开辟专栏大规模倡导非虚构写作以来,中国非虚构文学十年间经历了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持续升温,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2021-03-10
-
黄发有: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审稿意见
审稿意见是编辑出版部门对来稿质量好坏以及是否刊发、出版做出明确判断的评价意见,大都写在格式化的审稿单上,或者以书信、电子邮件的形式与作者交流,作为工作文件的审稿意见大部分都没有公开。
-
铁凝、王安忆、迟子建为什么是独特的
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爆炸,文化多元。
关键词:  女性文学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