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介信息时代的文学传播及其反思
摘要:新媒介和数字信息技术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空间场域,不仅建构了文学传播新的样态和格局,也给文学传播带来了新的困境和挑战。
-
吴佳燕:后疫情时代的小说创作思考札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句话在2020年被频频刷屏抚慰人心。
-
李蔚超:寻找黑镜之外的光与路
从“永恒”危机的现代 到消失美学的时代 仅以短暂的21世纪的前二十年来看,自媒体(We Media)从诞生起就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自我革新、互竞淘汰、纵深繁衍,它们效仿人类组织、生活和交际的既有模式,与此同时,像自19世纪起人类创造的主流媒介一样,它们居于接收者和内容的中间,影响着两翼双方。
-
“故乡”修辞与中国当代经验书写
摘 要 “还乡”是一种古老的文学题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的还乡记创作逐渐兴盛。
-
张桃洲:重思新诗的“标准”
新诗的“标准”是一个看似陈旧不堪的话题。
关键词:  新诗2021-04-10
-
新生代文艺批评的“缺席”与“在场”
1. 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代际差别,也会演化成文化的差别。
关键词:  文艺批评2021-04-09
-
吟诵乡愁诗句,慰藉思乡之情,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文学视野里的乡村振兴:活着之上的光亮与正信
我们对乡村越来越隔膜以至缺乏想象了吗?我们以城市为标准而认定的城乡“差距”,并不是多元化“差异”,是否误导我们所瞻望的未来?那些离土的人,不愿回望回去的人,停留在他们心中的乡土世界,只剩下模糊的记忆还是再次迸发乡土实践的激情?起初,我是带着这样的疑惑走进那些村庄的,而旧有的乡土经验生成也在真实的走访中被打破。
关键词:  乡村振兴2021-04-03
-
李云雷: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
最近出现了不少以“故事集”命名的小说集,比如“某某小镇故事集”“某某志怪故事集”“某某幻想故事集”“某某城郊故事集”,等等。
关键词:  故事2021-04-02
-
孟繁华:如何面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困局
当下的文学研究和批评,被一种巨大或莫名的迷茫所笼罩,既没有方向感,也缺乏有力的理论和方法。
-
论作家的自反批评
摘要:自反批评是一种作家自我观照的批评。
-
研究作家作品,也要研究批评家
纵观百年来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文学批评家对整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甚至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批评家2021-03-31
-
小时代与新理想主义精神
01 意义的确应该从目的转向过程 1990年代的时候,我读到了现在已去世的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我与地坛》。
-
从“地域”认识“世界”
许多时候,“地域写作”不过是外界为了方便于辨识而贴在一个诗人身上的标签,或者就是诗人为了凸显自己的辨识度而主动出示的一个标签。
-
【观察】公版书之我见
公版书与出版品格 路英勇 谈论公版书,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关键词:  公版书2021-03-29
-
诗人和他的时代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含有其先验的理想和存在的必然性”。
-
加强现实题材创作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着力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  现实题材创作2021-03-26
-
庄子“浑沌”寓言故事解析 ——兼及文与思之关系
文学语言与思虑或者思想之关系的问题,既是个写作实践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个玄学问题,很难说清楚。
-
於可训:当代文学创作经验亟待进行系统总结
内容提要: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近40多年来的创作,大胆突破,不断探索,迭经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也是宝贵的创作经验,需要进行系统总结。
-
乡村题材创作:拿出反映时代巨变的文学表达
学习经典,更要打破写作惯性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其文化根基具有鲜明的乡土属性。
关键词:  乡村题材创作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