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无言》:一曲写给大地的凡人之歌
龙年伊始,谭学亮的散文集《大地无言》就面世了。
2024-09-04
-
《我们的节气》:将节气之美印刻在少年的精神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也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自然观,它以自然时序提示和服务我们开启社会实践,安排日常生活,节气文化温润和滋养着人们的生活,并在传承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2024-09-04
-
颜巧霞《家的食单》:在美食回忆中感悟人生百味
散文通常被视为抒情的艺术,但好的散文中不仅有抒情,更在情感抒发的过程中蕴藏了作者对于历史时代、社会现实、人生命运、文化背景等问题的思考,或将这种思考融入丰富的情感结构中,达到状物叙事、情感抒发与自我沉思的和谐统一。
2024-09-04
-
聚焦中短篇新作,从传统观照现代生活
当下许多作家将自己最新的创作理念和现实描摹演绎在中短篇小说之中,多年后它们会纷纷进入书籍,但第一时间承接这些故事的仍然是文学期刊。
2024-09-03
-
再困顿的河流也有诗意——评朱辉小说《万川归》
十月天气阴沉,时常雨水绵密,间隙不断漏下已褪去燥热的光线,心绪明明暗暗,说不清的繁杂与慵懒。
2024-09-03
-
《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在错位中拾获遗落的声响
辽京的《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是一个关于回忆与想象的故事。
2024-09-03
-
精微的日常与精微的巨变——评张楚《云落》
熟悉作家张楚的读者都会了解,他笔下的每个故事都与一座北方县城有关。
2024-09-03
-
南翔:好作品的三个信息量
以本人这么多年的文学阅读与创作经历,感觉厘定何谓好作品,或有三个简要的评判标准:一曰丰富的生活信息量,二曰深刻的思想信息量,三曰创新的审美信息量。
2024-09-02
-
人世幻相、生命实在与神性赋格
万川归,从字面上理解,是人生如百川到海,总有归处;从文本来理解,可能指出了万风和、丁恩川与归霞所代表的不同人生的殊途而同归。
2024-09-02
-
厚重的乡情,真切的伦理
我因频繁走访乡村振兴一线,与大海结缘、熟络。
2024-09-02
-
《像风一样》:穿越时空的风筝,与追风筝的人
1925年,鲁迅先生创作了回忆性散文诗《风筝》。
2024-09-02
-
《无雨烧茶》:怀旧滤镜下的历史隐痛
有段时间,我很爱看怀旧类的短视频。
2024-09-02
-
汪雨萌:“她”的故事
家庭、女性、父权等,都是最近几年的社会议题关键词,在年轻作者的创作中,它们也时常闪现。
2024-09-02
-
胡竹峰《雪地卷子》:那一地杂叙与深情
胡竹峰的《雪地卷子》(《当代》2024年第2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作者行走在东北的大地上,由此思绪万千。
2024-09-02
-
常小琥《大狗》:纵使人世间多是辜负
评论家李伟长有一本题为《人世间多是辜负》的读书随笔集,品读了文学作品中许多的爱情和爱情里许多的“两最终没能变成一”的辜负和遗憾,那些“始于欲望,终于沉默”的爱只有在无尽的记忆和记录中实现永恒。
2024-09-02
-
田凌云诗歌中的抒情自觉:“扑火者、手术刀”
作为青年诗人,田凌云完成了很多同代人尚未解决的抒情自觉问题。
2024-09-02
-
《将雪推回天山》:从宝石山到天山
诗歌的来源从来都是诗人的身体存放地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物理空间的机械反映,而是经由物理空间到达心理再至心性的主体能动的反映。
2024-09-02
-
盛可以《建筑伦理学》:当万紫遇上伍尔芙
十几年前盛可以小说集封面上印着的那句“留一个房间给你用”是女性自我言说的力量图腾,象征着女性在情感和欲望上的自主。
2024-09-02
-
《汪曾祺1000事》:著书老去为抒情
《汪曾祺1000事》,是一本非常另类的作家传记。
2024-09-02
-
《灼日——冯远自传》:《灼日》之歌
《灼日》是当代中国美术大家冯远先生的自传,既是他的个人史,也是一部艺术史。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