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斯人:守正创新 青年写作的突破
当下文学创作的题材、风格、形式等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024-11-18
-
素人写作:时代文体与经验的公共化
素人写作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行各业的人们书写自我和他人的故事,记录真切的感受。
2024-11-18
-
《蒲蛰龙传》:蒲蛰龙的人生轨迹
给科学家立传,不仅要进入他们的研究领域,写出他们的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作用,更要写出他们的人格与精神对社会的感召力。
2024-11-17
-
《心上过天风:壬寅诗馀二百首》:江山风雨铸真辞
词之道,在勇先生谙熟久矣。
2024-11-17
-
《数字矿山》:新工业时代的行业抒情诗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逐步展开和稳步前行,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在此基础上,反映各行各业建设与发展的文学作品也随之不断涌现。
2024-11-17
-
《博物馆简史》:让文明的薪火烛照星空
文旅和假日经济的兴盛,点燃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
2024-11-17
-
刘炫松《太平洋纪事》:历史的时间讲述
《太平洋纪事》最大的特征是两个虚构世界的并置,一个世界是与读者日常生活共时的文艺青年游荡记,另一个则是1825年玛格丽特号的“太平洋纪事”,作者分别以叙述者“他”与“我”将二者进行区分。
2024-11-17
-
突破散文疆界的无限可能
杂驳,激越,跳跃,自由……各种气息,如火焰喷涌而出。
2024-11-16
-
在散文的汪洋世界中自在游弋
在当代文坛,张昆华素有“文学三头鸟”之誉,足见其创作上全面开花结果的盛况。
2024-11-15
-
穿越历史梦境的心灵探险与奇幻书写——张炜新作《去老万玉家》简析
张炜的长篇新作《去老万玉家》延续了他以往的创作风格,烙印着“张炜出品”的徽记,又在叙事模式、人物塑造、思想主题、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呈现出一些创新元素。
2024-11-15
-
在理想主义的怀抱中把握现实
欧阳黔森是当下最具活力的多栖型边地写作者之一,尤以小说、报告文学和电视剧创作最为显著。
2024-11-15
-
王祥夫:好的小说内部都有着非凡的空间
如果中国没有长江与黄河,我想中国文化将是另一个样子。
2024-11-15
-
清吟冰雪文——评张学梁散文集《青城花开》
认识张学梁是从他写的《爱证米仓山》这篇文章开始的。
2024-11-15
-
毕海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叫“幻海”的城
蒙古族作家鲍磊的小说作品总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读者的目光,以奇崛的想象来构建他的小说世界,其长篇小说《幻海》(作家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便是如此。
2024-11-14
-
理想王国的对面——读《水边的蓝喉蜂虎》
“蓝喉蜂虎”作为小说标题的中心语,通常会被读者下意识地当作故事的核心。
2024-11-14
-
心理图示、空间诗学与地缘文化——关于“新海洋文学”
饶有兴味之处在于,当下海洋文学书写重新焕发生机,首先得益于文学地方性的探讨。
2024-11-14
-
《鹃漪》:当梦境的涟漪荡入现实
杜梨的《鹃漪》以现实的关怀作为情节的切入口:一对在北京的年轻夫妻面临住房与生育的紧迫问题,二人最终选定了一间发生过失踪案的“凶宅”。
2024-11-14
-
徐则臣《寻找理想作家》:文学群星璀璨的瞬息全宇宙
大一暑假,我一个人待在校园里,某个黄昏,夕阳半落红霞漫天,我抱着一本书两眼迷离地从宿舍里走出来,迫切想找个人告诉他,我知道我该干什么了——当个作家。
2024-11-14
-
司马一民《遇见唐宋八大家》:在文字的时空里邂逅唐宋八大家
提起中国古代的文章大家,我们总会想起唐宋八大家。
2024-11-14
-
别具美学意义的还原与重构
庄子无疑是中国哲学史和文学史皆占有辉煌地位的人物,也是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奠基人之一,有关庄子的思想阐释和文本探究可谓汗牛充栋。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