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宇婷:读吴克敬短篇小说《仰视》
在AI技术奇技淫巧,爽文爽剧铺天盖地的时代,文学该如何在持存中坚守初心,在边缘化中实现自洽,一直是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学者思考的重要命题。
2024-12-03
-
永恒少年的假胡须——读张炜《去老万玉家》
一 先天不足的娇宠少年 据说人类的冒险情结源自史前时期。
2024-12-02
-
走向“现代”——胡学文乡土小说略论
在中国乡土小说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乡土小说”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止。
2024-12-02
-
回不去的故乡,永远的扬兮镇
《扬兮镇诗篇》是作家许言午的又一力作。
2024-12-02
-
探究人物的文化心理——杨少衡短篇小说《迷彩帽》及其他
杨少衡先生的短篇小说《迷彩帽》新鲜“出炉”,我先睹为快,与阅读他既往的作品一样,依然感到故事精彩引人,人物逼真鲜活,表现分寸得当,内涵余味无穷。
2024-12-02
-
文艺评论既是“镜子”也是“良药”
蒋祖烜新著《湘文艺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24-12-02
-
《人活起伏:欧阳修》:起中不骄矜,伏中不萎靡
我跟何楚涵老师,有着很深的缘分。
2024-12-02
-
《去往马攸木拉》:我们听到高原的音讯,来自营盘
马攸木拉,一处海拔5211米的地理坐标,一个陌生而遥远的边地名词。
2024-12-02
-
赵瑜:墨白的时间之书
作家墨白从2003年开始行走滇藏路线,2006年,他又一次沿着美国探险家洛克的路线重走了一部分滇藏。
2024-12-01
-
“猪事”,家事,天下事——评《天黑请闭眼》
一 尹学芸的中篇小说《天黑请闭眼》让倒霉的乡村养猪人李进推开故事的大门。
2024-12-01
-
《儿女风云录》:繁华过后,魂兮归来
“身体一动,魂兮归来。
2024-12-01
-
贾想:批评的准备
批评是艰难、同情而准确的否定。
2024-12-01
-
攀登者,留下民族脊梁形象
讲述几代测绘人的经历及其故事,实际上书写的是一项事业的传承,测绘事业在国测一大队一代代人之间不断的传承,也是在事业上不断攀登、不断“登顶”,同时更重要的是,这实质上是在描写和表现测绘精神的接力。
2024-12-01
-
植物美学与文化互鉴:旅日作家华纯的艺术新境
旅日作家华纯关于植物的文字,是景语,亦是情语、智语。
2024-12-01
-
日常叙事:压榨出甘蔗汁般的诗意与哲理
卢艳艳总能在这些最被忽略和错失的东西上头,凸显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她用自己的巧思和顿悟,从这些看似庸常的东西上压榨出了如甘蔗汁般的诗意或哲理。
2024-12-01
-
科幻评论始终在寻找同路人
一篇受普通大众欢迎的评论,无论在学术上多么远见卓识,都需要接地气,说人话。
2024-12-01
-
在时代的迷雾中阐释和创造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批评,就是因为在知识体制的缝隙,生命有那么多的疑难需要去指认、发现、命名和赋形。
2024-12-01
-
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
作家卢一萍、赵郭明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甘宇》采用参与者第一人称的方式,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还原了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时的灾区真实情景,讲述了由国家、社会、志愿者组成的救援人员用了十七天时间倾力寻找到一名失踪的工程施工员的故事,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展示出整个社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相信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怀与信念,表现了我们时代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国家坚定意志和人民奋斗精神,彰显出尊重生命、讴歌时代的主题,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
2024-11-30
-
王彬彬:王啸峰小说读札
王啸峰长期供职于国营大企业,也长期坚持业余性的文学创作。
2024-11-29
-
“审美理想主义”的批评实践—从“文学性”角度观察黄发有的文学批评
摘 要 黄发有文学的批评恪守“文学性”原则而又独具特色,可以称为审美理想主义批评。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