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生态与“一个人的体面”——蘑菇圈作为物种伴侣的解析
《蘑菇圈》是阿来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充满诗意的叙事色彩下是其对原生态文化自然神性的尊崇和对乡土家园的追怀,在完满契合荷尔德林诗意栖居和浪漫返乡的诗学思想的同时传达着浓郁的精神乡愁和原乡意识,渗透着深刻的人文情怀。
2024-08-19
-
张艳梅:“在旷野里”书写渭河平原的那个盛夏
《在旷野里》是比较典型的柳青风格的小说,读这部小说的同时,我还在读青年作家魏思孝的《土广寸木》。
2024-08-19
-
梁晋华:编辑工作的乐趣
一转眼,从事编辑工作已满三十年。
2024-08-19
-
“怪物住在我们与古人之间久远的时光里”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学术研究与大众文化都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山海经》一书,且论者观点繁多、学科分布广泛,涉及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艺术学、旅游文化产业和戏剧影视等多个方面。
2024-08-19
-
《游侠杜甫》:多重目光交织下的个人史诗
犹记得幼年读杜甫诗歌时产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如读《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思绪早已飘到泰山顶上,读《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仿佛放下书本,便可看到窗外的雪山。
2024-08-18
-
讲好新时代人与自然的故事
这几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精神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
2024-08-18
-
《花果小品(增订本)》:艺林散花
郑逸梅是我最早接触和喜爱的民国“文人时代”前辈,初中时借读了他的《艺林散叶》,当即被这些文史掌故小品迷倒,爱不释手,抄录过三百多条,由此进入一个传统文人的世界。
2024-08-18
-
《大世界》:是凄凉的挽歌,更是悲壮的颂歌
海飞在其长篇小说《大世界》的创作谈里说:“我不仅仅想写一个信仰不灭、主义不变的故事;我还想写一段复杂的令人唏嘘的人生;想要看到庸常岁月中的欢笑,掩卷后有沉思和难过的故事。
2024-08-18
-
《忧伤的夏小姐》:从容描摹人生的浪花
敦煌文艺出版社今年初推出武汉作家喻之之的中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夏小姐》,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8部。
2024-08-18
-
打开心理咨询的真实世界
心理咨询是一件怪事。
2024-08-18
-
校尔康散文集《无隐山》:无心生妙香
作为一名诗人,校尔康出版有诗集《在远方》《在路上》《在脚下》等,在诗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2024-08-18
-
远游无处不销魂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孔圣人孔子谆谆告诫弟子的话。
2024-08-18
-
盛一碗豆花,等诗人回家
十年前的初冬时节,川南2014年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宜宾开班授课,伍松乔、李自国等零距离进行了各有千秋的精彩讲课。
2024-08-18
-
学者笔下故事的人性探照
读学者於可训的短篇小说集《祝先生的爱情》,发现爱情作为短篇小说的母题,也同样能让短篇小说充满生机与张力。
2024-08-18
-
大周是一棵树
大周村是中国社会最小的行政单位,是中原大地上一个不算偏僻的小角落,大周人像蒲公英一样撒向全国,又如风筝般被家乡的土地和亲人牵引着,或回馈家乡,或在受伤失意时回来疗伤。
2024-08-18
-
中西通观 见高识远
《钱锺书集·管锥编》 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一书在骈文批评方面的成就是多角度的,诸如对骈文产生、发展、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对骈文产生原因的探讨,以及对骈文与散文关系的分析,都有超乎寻常之处。
2024-08-17
-
《游侠杜甫》:多重目光交织下的个人史诗
犹记得幼年读杜甫诗歌时产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如读《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思绪早已飘到泰山顶上,读《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仿佛放下书本,便可看到窗外的雪山。
2024-08-17
-
唐诗人:“都市酷儿”“躺平”与城市文学
引 言 孟繁华先生多年前曾诊断说中国的“城市文学没有青春”:“90年代以后,当代文学的青春形象逐渐隐退以致面目模糊。
2024-08-16
-
“极境的回声”——评刘康诗歌《巡夜人手记》
在想象与经验的极境,身为冒险家的刘康也是一位领航员和通灵者,他正带领读者进行诗学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
2024-08-16
-
张双:灵魂拾荒者
与鬼金初识,是在多年前一个深秋的笔会上,风清云湛的浪口小镇作家云集。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