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古寻新 迭代生长
中国动画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
2025-07-04
-
用“创作的能力”赢得大流量
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花落各家。
2025-07-03
-
别让美术馆沦为消费主义景观
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其核心价值是艺术启蒙、社会美育、知识生产、思想对话与文化沉淀的场所。
2025-06-26
-
今天艺术何为?都在这几个字里
算法时代的精神生活中,艺术究竟何为?思想家李泽厚先生曾预言,21世纪心理学和美学会成为显学,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真理将借助艺术现身。
2025-06-25
-
高雅音乐也在烟火日常中
高雅并不意味着“高冷”,高雅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欣赏,应运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做好普及工作,让更多人能够在其中体会到艺术之美。
2025-06-25
-
微视听+传统文化:人人可创作、处处能传播、时时可消费
微视听文艺是媒介社会发展中新近产生的重要文化现象。
2025-06-25
-
从一首改编歌曲引发的争议说起
这些日子,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年轻歌手对流行歌曲《李白》的改编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2025-06-17
-
剧场内灯牌乱舞,尴尬了谁
灯牌、尖叫、录像,这样的追星场面不是在万人演唱会,而是发生在最近的一场话剧演出现场。
2025-06-10
-
戏剧剧本质量提升的瓶颈何在
京剧《锁麟囊》剧照 话剧《柳青》剧照 豫剧《焦裕禄》剧照 我从1997年到文化系统工作后就感觉到,剧本创作和剧本质量是制约戏剧发展的瓶颈,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025-06-09
-
“科技谍战”的叙事创新与现实观照
刚刚在央视收官的《绝密较量》以当代国安反间谍斗争为切口,通过科技与心理的双重博弈、复杂人性的深刻书写以及艺术手法的多重创新,完成了对谍战题材的叙事重构。
2025-06-06
-
央美毕业展上那些逐光而行的青春作品
非此非彼 林恬琪 作 倘若观察当代青年美术创作者的艺术趋向,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无疑是一扇重要窗口。
2025-06-06
-
让艺术与技术双向奔赴
中央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展海报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季如约而至,漫步在展馆之中,似乎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新技术风潮”:AI图像生成,机械臂动作设计,融合传感器与机器人系统的互动装置……这些作品不仅横跨平面、实体机械结构以及虚拟/混合现实等多种形式,而且在与观众的关系方面也不再局限于“静态观看”,而是出现了各类交互——有的需要观众通过语言、动作或触摸来触发作品的实时反馈,有的则通过环境传感器捕捉观众行为、现场灯光、温度湿度或社会文化信息,动态地改变作品的呈现方式。
2025-05-25
-
一座建在纸上的“生态博物馆”
《京剧大典》,王文章总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12月 当“国粹”成为一种濒危的“遗产” 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造就了伟大的国粹——京剧。
2025-05-23
-
《少年壮志不言愁》现象与影视歌曲创作困境
刑侦探案是近年来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类型。
2025-05-22
-
自然之韵:德奥艺术歌曲中情感与意象的诗乐交融
在西方音乐史的璀璨星河中,德奥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诗意表达绽放异彩。
2025-05-22
-
警惕艺术创作中的“伪现实”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技术革命和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冲击下,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出现了不少变异,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5-05-21
-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
2025-05-20
-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
不久前播出的年代剧《北上》,为观众贡献了“船老大卖船”“运河婚礼”等多个“名场面”,让人唏嘘感慨;最近开播的网络剧《折腰》,主角以身挡剑的“高能”一幕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众多网友解读。
2025-05-20
-
延续百年的艺术生命
布勒东(1896—1966)资料图片 弗里达·卡罗(1907—1954)资料图片 不久前在伦敦举行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专场”拍卖会,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一艺术流派。
2025-05-15
-
文学为戏剧“赋形”“铸魂”
昆曲《世说新语·破局》 扬剧《郑板桥》 罗周在复旦大学读博士时,其导师章培恒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代文献中,为什么有的书表只是公文,而《出师表》和《陈情表》却能被纳入“文学”范畴?答案很简单: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通过塑造形象达到感动人的目的,“感动人”就是“情感判断”。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