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中国原创音乐剧不止“十二时辰”
一口陕西方言的串场人不断地报着时辰,一段旗语舞出虎虎生气,一位法国演员的演唱赢得掌声,上元夜的灯和舞,舞台两侧的鼓和琵琶、箫,造型似卢舍那的佛头斜挂在高空,几何感构成的高平台上演绎生死一念间,还有IP的加持和原著本身的悬念重重,还有不同曲风的歌曲,有唐乐的调式,难唱的半音,有饶舌似的唱段…… 忽而,尝试了中国戏曲表演和音乐剧的融合,比如打斗的场面;忽而,有一点主旋律话剧的味道,比如城墙上的唐朝战士。
2025-03-18
-
参差多态才是美丽艺术世界
最近,经常有人来问我微短剧对长剧的冲击问题。
2025-03-18
-
坚持长期主义需培育耐心资本
最近,接连读到几篇谈坚持电影创作“长期主义”的评论,均以近期风靡影坛的几部优秀作品为例,提出如何在快餐娱乐洪流中,锲而不舍、专注深耕创作对于电影创作生产的意义。
2025-03-18
-
鲜活的生活瞬间是AI无法给出的“智能分析”
回想1982年,我还是一名战士。
2025-03-17
-
呼唤内生动力 营造“雨林生态”
文化原创能力是文化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2025-03-17
-
以原创力量铸就文化自信
新年伊始,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有幸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回信。
2025-03-17
-
《苍穹》下的她们奋力争取“明天”
《还有明天》是2023年的意大利国内票房冠军,跻身意大利影史票房前十。
2025-03-14
-
做艺术,一定要有做艺术的样子
对话人: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郝 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任姗姗 尚 丹(人民日报记者) 从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到“刷爆”社交平台的人机共舞,艺术+科技迸发的蓬勃创造力,谱写2025年春天激动人心的旋律。
2025-03-14
-
撕掉女性叙事的便利贴
一 在线下活动露面,被问到最多的永远是那一句:“作为职业女性,请问你哪来那么多时间,去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如果碰巧身边有位男嘉宾,我就会把炸药包扔给他——“请问你为什么不问问这位男士?(亲切微笑)为什么,你会觉得,只有女性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虽然是半开玩笑,却也是一句心里话,多少可以反映我对当下关于女性问题的叙事的微妙态度。
2025-03-13
-
无限生成:当代数字艺术的真身
2021年11月,Beeple作品《人类一号》拍出2898.5万美元。
2025-03-13
-
AI表演不能完全取代影视表演
科技发展使影视表演从运作流程到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变革。
2025-03-12
-
听她说 | 当银幕上的女性凝视深渊,看到的是万千自我的倒影
舞台纪录电影《初步举证》中文版海报 “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每三位女性中就有一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别侵害。
2025-03-10
-
改编、转化与新释
对优秀现当代文学作品加以戏曲化改编,成为近年来戏曲现代戏创作中一个突出的现象。
2025-03-07
-
写生怎么成了“写生秀”
唐代的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在长安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清水秀、妙趣横生的嘉陵江,遂命“画圣”吴道子前往写生。
2025-03-07
-
AI艺术面对的仅仅是“版权”困境吗
近日,纽约佳士得的首场AI艺术专场拍卖会,因版权争议深陷舆论旋涡。
2025-03-07
-
“人机共舞”意味着什么
当“机器”成为舞者,“人”成为“机器”的伴舞,将怎样影响艺术发展?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节目《秧BOT》引发热议,16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舞者一起演绎传统秧歌,映射出科技、艺术与文明交织的三重镜像。
2025-02-27
-
中国电影: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2025-02-24
-
脚踩民族音乐的风火轮 “哪吒”向更广阔处远游
《哪吒之魔童闹海》开场宝莲盛开的片段,邀请贵州侗族“舞乐蝉歌”乐团演唱原生态的侗族大歌 世界艺术语境中有一项通则,越是民族的则越是世界的。
2025-02-24
-
品读科学家的卫国情怀
纪录片《凌云壮志》海报 5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凌云壮志》由四川广播电视台、青海广播电视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政治部等单位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播,李维任总编剧和总导演,以集中而又丰富的文献资料,讲述了一批科学家响应新中国召唤参与秘密研制核武器、成功地壮大中国国防力量的感人故事。
2025-02-24
-
真人秀审丑,审出的是流量焦虑
整容拷问、情商批评、导师“工伤”表情包……一档本该演技中心的综艺,开播后满屏话题,却自带“谁认真评价表演,谁就输了”的荒谬感。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