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打开中国歌舞片新的天空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饶曙光   2021年07月21日15:41

2021年暑期档需要多样化、多类型、多品种的电影,特别是满足青年观众观赏需求的电影,因为暑期档观众主要以放假的大中学生为主,而《燃野少年的天空》是一部适合暑期档的电影,是一部“燃”的电影。

由于疫情原因,缺少好莱坞大片,缺少增量影片尤其是大体量的增量影片,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不断形成市场热点,有不少未知数或者说变量。由于档期长,观众潜力空间大,暑期档应该是一个很可能产生“黑马”的档期。比如张一白导演的《燃野少年的天空》,因为他此前的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收视率和口碑都不错,可能会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而且,《燃野少年的天空》的类型和气质也符合暑期档的观影消费需求。因此,该片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或许会成为2021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影片讲述了一群“臭味相投”的少年和一群水平参差不齐的少女打破偏见和隔阂,一起热舞的青春故事。可以说,《燃野少年的天空》作为一部青春歌舞电影,无论是歌也好,舞也好,抑或是青春呈现也罢,影片整体的叙事、影像语言都超出了预期。

众所周知,歌舞片最重要的就是歌与舞,最难的也是歌与舞。此前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之后,歌舞片就成了中国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类型。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汉族人既不擅长唱歌,也不擅长舞蹈,当然也就拍不好歌舞片。因此,好的歌舞片或许只能出现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当中。事实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确实出现了几部不错的歌舞片,如《你美丽了我的人生》《歌声的翅膀》等,但可惜的是,没有产生很大的市场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没有两把刷子真的不可以去拍摄歌舞片。对于歌舞片而言,它的假定性和现实感、代入感是非常难以调和并且找到最佳平衡点的。张一白导演在《燃野少年的天空》中把两者融合、调和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平衡点,既能够带入观众,又能够通过审美的假定性,也就是歌舞片类型特性来展现歌曲和舞蹈,使观众获得了一种观看歌舞片特有的审美享受。

此次《燃野少年的天空》无论是歌还是舞,都非常“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燃野”少年的特性和气质,相信观众看了也会跟着一起“燃”,一起“燃野”。在电影院观看《燃野少年的天空》时,笔者的两个学生自然而然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还有一些老年观众也受到了感染,近两个小时观影过程中也成为了“燃野少年”。

运动感是电影语言最重要的特性,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性。《燃野少年的天空》把电影的运动感发挥到了高点。影片镜头的运用非常灵动,场面、段落剪辑组合也是“天马行空”,让观众真正可以领略到只属于电影尤其是歌舞片类型电影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也正是因为电影的运动感,让很多人都认定电影是年轻人的艺术。但自称“老汉”的张一白导演却敢于挑战歌舞片,敢于挑战“自我”,显示出一种另类的“青春无极限”。相信《燃野少年的天空》会在2021年暑期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在中国歌舞片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燃野少年的天空》就是中国歌舞片新的天空。

此外,笔者特别想说的是,多年以来,我们被成功学,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洗脑”,绝大多数人整天都生活在“不能成功”的恐惧当中。影片《燃野少年的天空》所倡导的“想要赢,但输也输得开心”是一种特别现代、特别人文的价值观,相信也会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样,成为时代的流行语。

访谈更多

孙甘露:淬炼文学经典,攀登文艺高峰

“正是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上海的文学历史,孕育了上海的作家,使他们在激烈的变化中包容并蓄,并对时代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银钟暗哑

本文是一篇以自然感悟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一次山间漫步的细腻记录,展现了银钟花的静美与山野的永恒韵律。

诗歌 | 后来(外四首)

不知道月光和泪光 哪盏先亮

诗歌 | 高梁铺行(外一首)

人站堤岸 仰首看不到这座楼阁,唯有 置身最高层,和它一起放目 才是看见了清晖阁

散文 | 河流一样的故乡

《长江本纪》

散文 | 夏意脩然

这是一组描写乡村夏天的散文诗,也是一组寄居乡村的心灵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