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西文学》2021年第2期|陈先发:再击壤歌(组诗)
来源:《广西文学》2021年第2期 | 陈先发  2021年02月10日07:23

为弘一法师纪念馆前的枯树而作

 

弘一堂前,此身枯去

为拯救而搭建的脚手架正在拆除

这枯萎,和我同一步赶到这里

这枯萎朗然在目

仿佛在告诫:生者纵是葳蕤绵延也需要

来自死者的一次提醒

 

枯萎发生在谁的

体内更抚慰人心?

弘一和李叔同,依然需要争辩

用手摸上去,秃枝的静谧比新叶的

温软更令人心动

仿佛活着永是小心翼翼地试探而

濒死才是一种宣言

 

来者簇拥去者荒疏

你远行时,还是个

骨节粗大的少年

和身边须垂如柱的榕树群相比

顶多只算个死婴

这枯萎是来,还是去?

时间逼迫弘一在密室写下悲欣交集四个错字

 

双 樱

 

在那棵野樱树占据的位置上

瞬间的樱花,恒久的丢失

你看见的是哪一个?

 

先是不知名的某物从我的

躯壳中向外张望

接着才是我自己在张望。细雨落下

 

几乎不能确认风的存在

当一株怒开,另一株的凋零寸步不让

 

巨石为冠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丧乱时代的诗人

他们以巨石为冠

写黄四娘蹊头戏蝶的杜甫

只是杜甫的一种例外

这里面释放着必要的均衡之妙

当一个人以巨石的嶙峋为冠

也必以樱花的稍纵即逝为冠

 

以泡沫为冠者,也必以长针为冠

但刺破的地方不一定有真相

以湖水的茫然为冠者

期望着语言的遁世之舟

以歧路和荆棘为冠者期待着

久击之下,必有一醒

 

但真相是我迟迟难以醒来

骂骂咧咧的年轻一代以

尖锐之物袭击老去的诗人

远大于窗口的巨石和碎片,密布于我的桌面

 

无我的残缺

 

身体的残缺在深埋后会由泥土补上

我们腰悬这一块无所惧的泥土在春日喷射花蕊花粉

为什么生命总是污泥满面啊又不绝如大雾中远去的万重山

 

小孤山

 

雨中与几位亲人告别

愿墓碑之下,另一世界

规则简单易懂一点

供他们干活的梯子矮一点

碗中不再有虫子

愿那边的松树更好看

更忍耐,长得也更快

 

在山下我坐了很久

河面偶尔划出白鳞

那些看上去,牢不可破的东西

其实可以轻柔漫过脚背

我们很难在其中醒来

小孤山,从前在河的

南面如今在北面

只是一阵无人觉察

的轻风移走了它

 

放风筝者

 

孩子们在堤上摔倒、消失

风筝越飞越高

 

少年时须是仰起脸

配得上风筝的激越

如今我手握着断线

只有这双手,懂得两种以上的生活

 

闲云、荫翳

新人、遗产

风筝无名无姓

少年时我被反复告诫:不要在原地终老

 

顺河而下

 

险滩之后河面陡然开阔了

地势渐有顺从之美

碧水深涡,野鸭泅渡

长空点缀几朵白色的垃圾

 

我们沿途的恶俗玩笑

你们在别处,也能听到

我们听过的哭声不算稀有

在桥头,我想起人这一辈子只够

从深渊打捞起一件东西

 

一件,够不够多?

光线正射入冷杉林

孤独时想纵声高歌一曲

未开口就觉得疲倦

 

再击壤歌:寄胡亮

 

我渴望在严酷纪律的笼罩下写作

也可能恰恰相反,一切走向散漫

鸟儿从不知道自己几岁了

在枯草丛中散步啊散步

掉下羽毛,又

找寻着羽毛

“活在这脚印之中,不在脚印之外”

中秋光线的旋律弥开

它可以一直是空心的

“活在这缄默之中,不在缄默之上”

朝霞晚霞,一字之别

虚空碧空,祼眼可见

随之起舞吧,哪里有什么顿悟渐悟

没有一件东西能将自己真正藏起来

赤膊赤脚,水阔风凉

枫叶蕉叶,触目即逝

在严酷纪律和随心所欲之间又何尝

存在一片我足以寄身的缓冲地带?

 

瘦西湖

 

礁石镂空

湖心亭陡峭

透着古匠人的胆识

他们深知,这一切有湖水

的柔弱来平衡

 

对称的美学在一碟

小笼包的褶皱上得到释放

筷子,追逐盘中寂静的鱼群

 

午后的湖水在任何时代

都像一场大梦

白鹭假寐,垂在半空

它翅下的压力,让荷叶慢慢张开

但语言真正的玄奥在于

一旦醒来,白鹭的俯冲有多快

荷花的虚无就有多快

 

一枝黄花

 

鸟鸣四起如乱石泉涌。

有的鸟鸣像丢失了什么。

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

味觉的鸟鸣在

我不同器官上

触碰着未知物。

花香透窗而入,以颗粒连接着颗粒的形式。

 

我看不见那些鸟,

但我触碰到那丢失。

射入窗帘的光线在

鸟鸣和

花香上搭建出钻石般多棱的通灵结构——

我闭着眼,觉得此生仍有望从

安静中抵达

绝对的安静,

并在那里完成世上最伟大的征服:

以词语,去说出

窗台上这

一枝黄花

    陈先发,生于1967年,安徽桐城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有《写碑之心》《九章》《黑池坝笔记》等著作二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