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培根铸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建设提供伟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文艺报 | 范玉刚  2019年03月13日06:53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在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在语重心长的话语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只有伟大才能让一个民族赢得尊严和自豪,精神的伟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中国之强是一种文明的感召。所谓“强”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充实和美的力量的彰显,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伟大与自豪,是对自身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尊奉和遵循,这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作为民族伟大复兴的表征,文学艺术应该书写的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递的是理想信念的温情,凝聚的是人心的共识。艺术的繁荣、文化的高地、民族文化的高位态,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由此熔铸的民族话语表达与传播能力体现出的持久性文化创新力和普遍性的人类价值诉求,是建构一个国家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的文化能力的关键。

时代是界定“伟大”的关键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刻用意必须深刻理解这个时代。时代是我们的现实语境,是我们站稳脚跟的神州大地,是我们仰望的星空。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一个14亿人民投身其中的史诗般改革开放的创造时代,一个处于民族伟大复兴拐点时刻,放眼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变动不居,国际风云诡谲激荡。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作为时代之担当,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就要扎根现实,不仅身入人民的火热生活,更要在情入、心入中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在倾听人民的心声中增强审美创造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国家的需求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关联,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发出时代的声音。文艺的入心、理论的接地气、文化的培根铸魂,直接关系国运昌盛和民族复兴的伟业,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形象、姿态和追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文脉的接续及其如何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现实挑战,当代文艺要在精品不断涌现中建构新时代的文化经典,要有时代的艺术高峰和大师大作,要有拱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品力作,以伟大的精神力量铸就新时代的人类文明之光。因而,只有包括繁荣文艺在内的文化大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才能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和国家文化安全。

“人民”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关键词。人民是革命话语的主题词,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文件和习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就是要把人民高高举起,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文艺家要把艺术才干的增长、艺术表现能力的增强深深植根于生活、植根于人民,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才能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进行艺术创造、实现艺术进步。文学艺术家和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站稳立场,而且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以精品奉献人民,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坚定文化自信。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创作精品要力戒浮躁,扑下身子、潜下心来,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和表现能力,在勇攀时代高峰中建构当代文化经典。在提高洞察社会和适应时代能力中,理论创造一定要立足中国经验、扎根中国实践,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才能建构有中国特色和稳定根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明德”是悉心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关键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的开篇之句,“君子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推己及人,使人达到完善的道德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以“明德”纵论文艺和理论的社会功能,不仅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导向,还有着立足国际视野的战略思考。国之灵魂蕴含着一个民族深沉的力量,文艺激荡着一个民族血性的文化基因,振奋着一个民族委顿的心灵,而昂扬于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豪迈,英雄情结是民族血气的集体无意识展示,发掘和触动这个情节于笔端,就会在天地间铸就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世界文化竞争的舞台上,文化艺术、社会科学为国家培根铸魂。培土植根赓续的是历史的文脉,坚定的是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铸魂挺拔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成就的是一个国家的伟大,文学家、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培根铸魂,不仅兴盛的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还以当代文化经典的建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伟大的精神力量。

文艺创作和理论阐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传播与践行载体,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一再强调,当代文艺发展一定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激励艺术家更加自觉地“明德”,就是为了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培根铸魂旨在使中国的文艺高昂起来,以心中的大义书写社会主义的辉煌和新时代的民族史诗;旨在使中国的理论立起来,在有效阐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提炼出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以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和人类文明的阐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地方和民族的特殊性中诉求普遍性的世界共同价值。习总书记的谆谆话语蕴蓄了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洁的情操、高尚的追求为社会作出表率”的殷切期盼,旨在通过甄别美丑善恶醇化社会风气彰显正大光明的品德,为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指明了清晰的价值导向。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传承古代君子风尚,更要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培育和弘扬,在历史的创造中实现文化的进步,以文化人、文德教化,中华民族之伟大必然显现于文化创造、民族精神之昂扬,必然显现于国人的精神风貌,最终落实于为人类文明的新贡献,这是新时代赋予文化生产、文艺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