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卡德与柯罗迪的《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作家柯罗迪(Carlo Collodi,1826-1890)本名罗伦兹尼(Lorenzini),他出生寒微,父亲是位厨师,母亲是农夫的女儿。童年时期,他生活在位于意大利中部、他母亲出生地的村庄柯罗迪,日后就以之为自己的笔名。他起初从事新闻和报业,1875年他将法国作家贝洛的童话译成意大利文,开始与儿童文学结缘。《木偶奇遇记》的前一半,于1881年开始以在杂志上连载的形式问世,延续了两年,到了1883年2月,才以全部写完的小说单行本出版。作者去世后两年,这部作品有了英文译本。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此书的影响逐渐延伸到意大利境外,上面所说的那部英译本于1911年被收入“人人丛书”,影响深远。意大利著名批评家克罗齐对于这部作品的大力鼓吹,更加使之声誉日隆。1940年,美国的动画片制作人迪斯尼根据这部小说创作了动画片,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这部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我童年时代珍藏的一本精装本连环画,就是根据迪斯尼的形象所绘制。根据意大利一个研究机构的调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供的资讯,这部作品已被译成两百六十余种文字,成为非宗教性质的书籍中有最多译本的作品之一。根据这部小说改编成的戏剧、电影、舞蹈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英国插图家佛卡德(Charles James Folkard,1878-1963)出生在伦敦城南,早年当过魔术师。他替自己的表演绘制舞台布景,艺术才能逐渐为人所知。这里是他为一部1911年出版的《木偶奇遇记》英文版所创作的八幅水彩图片之一,书中还有77幅素描。这部插图本一炮打响,奠定了他在插图界的地位。同一年,他还为一部《儿童版莎士比亚》和一部《格林童话集》做了插图,从此开始了他与英国老牌的布莱克出版公司(A&C Black)廿七年的长期合作,他绘制插图的作品还包括 《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他一生辛勤作画,笔耕不辍,一直到去世前十天还在创作插图。
更多
专访许子东:写文学史就是在写今天
“电视呢,最开始的时候是客串玩玩的,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它也可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实,从鲁迅那一代开始,中国读书人总是一面坚持社会操守,一面进行社会批判。”
更多

《四世同堂》手稿背后的故事
“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更多
散文 | 檐下听蛙
本文以老宅古井为载体,通过夏夜听蛙的诗意场景,借井蛙鸣唱引发对认知局限的哲学思考。作者由井中蛙鸣的空灵悠远,联想到《庄子·秋水》中“井蛙不可语海“的寓言,指出井蛙的认知囿
诗歌 | 暮色回响(组诗)
假设将来的事作为回忆,以此为起点。在现实中找寻一些经历,和情感寄托的影子
散文 | 安如山·润若水
这是一篇地域文化散文,以淳安水魂与临安山骨为核心意象,融地理、历史、人文于笔端,借刚柔相济的山水特质,诠释“安”之深层内涵,以比喻、象征手法彰显地域精神与共生哲理。
散文 | 光斑里的告别
摘要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家中先后迎来的两只猫咪:一只在寒冬雪夜闯入的奶牛猫,从怯生生的试探到成为家人温暖的陪伴,却在春天悄然离去;另一只盛夏到来的小黄猫,以活泼驱散沉
小说 | 将军说
它展现了真相在权力面前的极端脆弱性,以及追寻真相者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与宿命般的悲剧结局。同时,小说警示了权力对人性的异化之深,以及罪恶如何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谎言及其维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