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布尔加科夫逝世八十周年:文学与永生
欢迎来到诺亚方舟! ——布尔加科夫《逃亡》 布尔加科夫 1940年1月13日,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顶着自己那最心爱的“大师帽”、戴着宽框的大墨镜,无视寒风凛冽、病体衰微,最后一次踏出了屋门。
-
从“甘道夫”朗诵杜甫诗作,看中国古诗是如何被翻译的
纪录片海报 最近,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重走史料及杜甫诗的考证中,他曾留下过足迹的地方,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诗人杜甫颠沛的一生。
关键词: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纪录片宇文所安2020-04-20
-
阿特伍德:疫情恐慌蔓延时,人们总希望能指责一些东西
新冠疫情下,各国纷纷采取封闭隔离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持续蔓延。
-
鲁本·丰塞卡:巴西奇迹下的天堂或地狱
【编者按】4月15日,巴西伟大作家鲁本·丰塞卡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4岁。
-
萨特逝世四十年︱张巍卓:日常的中断与自我的关怀
萨特(1905.6.21-1980.4.15) “自由的重负”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存在主义再度引起读书界的关注。
-
张生:雷蒙德·钱德勒往事
1959年3月26日,70岁的美国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因病去世。
-
没有社交网络的年代文豪们这样争番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正是这些不忿激励着作家们不断追求更高的文学成就,直至成为浩瀚文学天空中璀璨的明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19世纪的法国亦不例外:雨果和圣勃夫围绕一个女人“相爱相杀”;缪塞在雨果的威严下“由爱转恨”;夏多布里昂无情阻挠年轻作家的成长……随着文学史新著的不断出版,这些名人轶事逐渐被中国读者知晓。
-
詹姆斯·乔伊斯的精神原型
如何让普通事物具有持久的哲理意义和充分的精神价值?天才如詹姆斯·乔伊斯的探索也并非一蹴而就。
-
尼格罗德文学的流星
大卫·迪奥普(左)在“黑人作家与艺术家代表大会” 塞内加尔诗人大卫·狄奥普(David Diop 1927-1960)英年早逝,迄今已经60个春秋。
-
诺曼·马内阿:致力于繁复
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罗马尼亚籍犹太作家。
-
回到别尔嘉耶夫的原著,重新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十世纪初我国开始译介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
-
约瑟夫·康拉德与他“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
波兰裔英国作家和短篇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生颇具传奇。
-
我永远都是快乐的牛虻
今年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逝世60周年。
-
告别,也是为了归返
“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
-
瘟疫中的莎士比亚
【编者按】疫情之下,“复旦通识”组织“学人疫思”系列,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撰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学术兴趣出发,对疫情展开不同角度的讨论,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
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人身上发现人”
有一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识的女读者曾经说到,读陀氏的作品感觉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沉重的、让人疲惫不堪的劳动。
2020-04-02
-
在瘟疫中求生和写作的莎士比亚
瘟疫笼罩了莎士比亚的一生。
-
村上春树:猫和书是朋友啊
宅在家里,正是读书的好时机。
-
独家访谈|意大利翻译家李莎:它又是陌生,又是亲切
中国,对我来说,是最难解读的秘密。
-
马拉美,塞纳河畔森林里的远影
位于枫丹白露附近的乌莱纳镇是法国象征派诗人斯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