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多诺:读巴尔扎克
当农民进入城市,一切事物对他来说都是“封闭”的。
-
大江健三郎与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大江健三郎 资料图片 日本四国岛松山地区的大濑村是个不大的小山村,位于内子町之东,石锤山西南,为重峦叠嶂所围拥。
-
“我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三日,卞毓麟在阿西莫夫家做客 1985年2月24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五,一个国际邮包在春节的喜庆中飞来,那是艾萨克·阿西莫夫亲笔签赠的新著《作品第300号》(1984年)——他的第300本书。
-
春光一片落明镜
编者按:日本汉学,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现。
-
黄灿然:在波德莱尔的咒语下
一 荣格在一篇论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的文章里,有一段话也许会让诗人受宠若惊,或恍然大悟,或半信半疑,视乎每个诗人对诗歌的体认而定:“人类文化开创以来,智者、救星和救世主的原型意象就埋藏和蛰伏在人们的无意识中,一旦时代发生脱节,人类社会陷入严重的谬误,它就被重新唤醒。
2020-07-11
-
张悦然:门罗的晚期风格
2012 年,艾丽丝·门罗出版了她的小说集《亲爱的生活》,并声称这是她的封笔之作。
-
蕾切尔·卡斯克:传统小说无法描绘出真实的女性体验
一个知识女性眼中的日常,不一定更加精彩,但一定更加深刻。
-
克里斯蒂娜·隆:假如我走在我身边
现在我要说她 只是一条命 几乎美几乎丑几乎悲哀 正是在此基础上 她因孤独而死 纯瑞典人 坐在电椅里,活着抹了香油 斯德哥尔摩、通姆特伯街 离地铁不远 有很多她这一类离地铁不远的人 瑞典学院院士、诗人和剧作家克里斯蒂娜·隆早年写下这几句诗,她是瑞典金发女人,隔离是她最后亲历, 2020年5月,71岁的她孤独死于距地铁站不远、斯德哥尔摩的一处小公寓。
-
史宁:我读海明威
1923年,来自美国芝加哥市郊的青年海明威在法国巴黎出版了他的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
-
“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芭芭拉·昂尼斯。
-
华文女作家曾晓文及其小说:从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
我是10年前认识自诩“文学慢船”的女作家曾晓文的。
-
重审夏尔·佩罗对法国文学的贡献
纵观17世纪的法国文坛,夏尔·佩罗的名字熟悉而又亲切,他所创作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童年回忆。
-
圣-埃克苏佩里诞辰120年 | 世界人民心中的“小王子”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永远、永远地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成为了“小王子”,手提包里、书架上、口传心授中的童话人物,B612小行星上的居民,“狐狸和玫瑰”故事中的主角,一头金色蜷发的“太阳王”(Le Roi-Soleil),在宇宙中寻找自己栖居所的符号(2578 Saint-Exupery、46610 Bésixdouze、Petit-Prince)……小王子诞生在二战中的美国,他凭借自己的通俗、甜美、圣洁、英雄气概席卷了二战后的世界,这样一个现代角色如此成功地进驻到我们今日的个人世界。
-
马雅可夫斯基,这位“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人死了
1930年4月14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自杀身亡。
-
杰西·鲍尔:一个不像混文学圈的作家
关于沉默,我只能说我听到的,我只能说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声音了解的,它们发出的声音,或者没有发出的声音——所以,并不是言语本身,而是它的效果,沉默也是一样的。
-
诺奖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辞世十周年,他提醒我们在一个失明的世界如何重新“看见”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
雷蒙德·钱德勒:美好的事物自会久存
1951年,雷蒙德·钱德勒动笔写自己的第六部长篇小说。
-
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新与爱情
主题: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朋友圈 时间:2020年6月12日19:00--21:00 地点:衡山·和集(上海衡山路880号太平洋百货) 嘉宾:糜绪洋 《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革命与爱情》译者 主持:魏 东 广师大出版社(上海)“文学纪念碑”丛书主编 “给社会趣味一个耳光” 魏东:首先介绍糜绪洋老师,他是《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革命与爱情》这本书的译者,同时是俄科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的副博士生在读,在即将毕业的间隙很辛苦地帮我们把这本书翻译出来。
关键词:  马雅可夫斯基2020-06-15
-
狄更斯逝世150周年|“最伟大的肤浅小说家”
1812年2月7日,英国朴次茅斯市约翰·狄更斯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查尔斯·狄更斯,他生得漂亮,有喜剧天赋,唯一的不足是身矮。
-
卡夫卡与杜甫:“文学之家”的预感与回忆
布罗德与卡夫卡 一 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关系,哪怕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作家之间的关系,都常常像是心有灵犀的家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