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科幻文学奖项:新质生产力的隐形苗圃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科幻文学创作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2025-06-27
-
古典的未来:新大众文艺中的科幻生产力
新大众文艺的提出,适应了当下新的文艺语境。
2025-06-25
-
中国科幻的“下半场”
中国科幻似乎正在进入一种“中场阶段”。
2025-06-25
-
重塑现实的金手指
陈楸帆的短篇小说《神笔》以AI写作软件为引,以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近乎暴烈且荒诞地描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创作焦虑,并勾勒出一场人类与技术在虚实层面上几乎必败的生死突围。
2025-06-25
-
“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是理念”
《金桃》,杨晚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1月 《金桃》是青年科幻作家杨晚晴以盛唐为背景创作的“丝绸朋克”长篇小说。
2025-06-25
-
色彩从何而来?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论证,人们不可能获得一种无风格或者“无色彩”的写作方式,“写作绝非交流工具,它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供言说的意图从那里通行”。
2025-06-25
-
“科幻时代”,科幻何为?
贺绍俊 孟繁华 李 舫 徐福伟 宝 树 姜振宇 万象峰年 1 “科”是“骨骼”,“幻”是“灵魂” 贺绍俊(沈阳师大特聘教授):科幻文学既姓“科”,也姓“幻”。
2025-06-25
-
中国科幻的质感
不久前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上,北京首钢园中一条金色机甲风格的“长城龙”十分引人注目。
2025-06-24
-
从凡尔纳到《三体》:中法科幻文学的世纪对话
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科学与想象的桥梁,更在人类文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5-06-05
-
祖孙三代科幻缘
《美丽星来的绿色飞猴》:王晋康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25-06-04
-
我们如何想象潮水的方向——浅谈中国幻想文学现状
幻想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国际和国内的内涵和外延稍有区别。
2025-05-13
-
奏出科幻动能与人文沉思的交响
《科幻立方》改版后新刊 自2024年1月《科幻立方》改版以来,该杂志在办刊理念、作家梯队和媒介融合上,呈现出跨代际、跨文本和跨学科倾向,体现了新时代技术转型影响下科幻动能与人文思考的交互影响。
2025-04-30
-
AI为科普科幻领域带来哪些发展新动能和挑战
编者的话 算法、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科普科幻文化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5-04-30
-
机器人究竟梦见了什么?
放空·噪音·不可计算性 不同于传统人机交互的场景,Alter机器人的社交逻辑并非一味迎合人类的需求,而是侧重于机器人自身的“放空”“噪音”“异常”以及“不确定性”的社会意义。
2025-04-15
-
在技术风暴中锚定人文坐标
2024年5月30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在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中展出。
2025-03-21
-
《雷池渔歌》:让科幻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马传思的少儿科幻新作《雷池渔歌》由四篇以江南水乡为地域背景的小说组成,四位少年主角在这片土地上各自经历了奇妙的历险,他们探寻亲情,体会乡愁,在历史、现代与未来的交汇处思考着其中的关联与奥秘,并在这些经历中实现成长。
2025-03-19
-
和AI同台演戏是什么体验
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迅猛发展,AI在戏剧中的应用逐渐引起关注。
2025-02-17
-
雕龙之道
战国时,有齐人邹衍,擅长谈论天地之事;稍后有驺奭,以邹衍的观点和方法入文,深得齐王赏识,时人称颂“谈天衍、雕龙奭。
2024-12-23
-
镜像与“破镜”
人与机器的关系,一直是科幻叙事中的重要主题。
2024-12-23
-
梦的相向而行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已逾百年。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