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么蔼光与李赓俞的故事
《寻常百姓家》,么书仪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 1942年末,23岁的么蔼光漂泊在外,他给不知自己下落的妻子李赓俞写了一封长信。
-
《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强调,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
刘福春:从史料到文献
我无力对1990年代的史料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梳理,所能做的只是谈谈我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2022-11-25
-
唐克扬:寻找洛阳桥
就在一个南方也罕见的炎热下午,我又路过福建泉州。
2022-11-25
-
商山四皓与隐士文化
“商山四皓”作为一个特定历史人群,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隐士”身份。
2022-11-24
-
“读周”与“看张”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事实上世上本无那么多的“巧”,为了成书而制造出许许多多的“巧”来,所谓“恰巧”者,多半是对偶然性的放大,事后的追认,隐然有把偶然说成必然的意思。
2022-11-24
-
为什么要古籍今译?
古籍需不需要今译?或者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这实质上关涉到古籍今译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也是从事古籍整理的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2022-11-23
-
明代文人的书画与行医
《太医院吏目沈君传》载于明顾苓的《塔影园集》。
2022-11-23
-
踢个球,好大的“阵仗”
都说足球是圆的,原因挺简单,因为地球是圆的。
2022-11-23
-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
东晋时期“淝水之战”的两大主角谢安和谢玄叔侄,趁闲暇时家人聚会,作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2022-11-22
-
对客烹茶更细论——《红楼梦》里的一次茶会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
《北风行》的文理矛盾
古来多征战。
2022-11-22
-
辣椒是怎样传遍中国的?
《中国食辣史》是2019年6月出版的一本小书,作者是中山大学研究人类学的学者曹雨。
2022-11-22
-
沧浪亭 废纸风波 留下的千古名胜?
孩子们只能上网课的时候,打印机就变得很重要,因为各科老师会把一些作业发到微信群或者钉钉群里,孩子们得打印出来,才能完成作业。
2022-11-21
-
关羽:从“大魔王”到“关夫子”
2022年11月的头一天,“关羽”走了。
-
国际中文教材里的陶行知先生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年)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关键词: 陶行知2022-11-21
-
肖复兴:百巷犹存千秋事——京城报业小记
琉璃厂,清代时有一家荣禄堂,是北京第一家南纸铺。
2022-11-18
-
清代《礼记》缘何无新疏
清代经学兴盛,诸经研究非常发达,新注新疏迭相出现,其学风近越宋明、远绍汉唐,在中国学术史上有异峰突起、比肩前代的阔大气象。
2022-11-18
-
李庆本:“美学”译名考
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最早确立近代中国美学学科地位的是王国维。
2022-11-18
-
新政协筹备过程中的“第一次文代会”记忆
1949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徽章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各大群众团体相继恢复和建立,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做了重要的组织准备。
2022-11-17
更多
温新阶:在生活的湖底采撷珍珠
“故乡,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她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土地。因为有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才让这片土地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沦。”
更多

重读《风云初记》:孙犁与“革命现代性”
晋察冀抗战是孙犁的文学“起点”与“原点”,是他的“回心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