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博镜头中的欧美同学会
华北欧美同学会第二次年会在清华学校举行(1919年4月) 合影局部(二排):胡适(左1)、蔡元培(左3)、张伯苓(左4) 欧美同学会早期会徽 西德尼·D·甘博(1890.7-1968.3) 近代中国最早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那些曾经负笈远行,求学欧美的留学生。
-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香事在我国由来已久。
-
谭延闿日记里的广东荔枝
我们都知道,谭延闿是近代史上的饮食大家,可以说是湘菜得以成系的关键人物,谭府菜至今“风韵犹存”,与广东也渊源甚深:其父1895年督粤时,17岁的谭延闿曾携新婚妻子相陪侍,并于其父应召北上的1899年在广州生下长女淑;1923年,又因追随孙中山先生于3月1日抵粤任大元帅府内务部长,旋调建设部长,复兼大本营秘书长,后任建国湘军总司令兼建国军北伐总司令,湘军改组后以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身份兼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直到1926年4月以政治委员会主席、代理政务会议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及第二军军长的身份北伐后,才离开广州。
-
《唐诗三百首》的“软硬伤”及其成因
唐诗选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表现选者个性鲜明的诗学主张的选本,可称为“特殊选本”,如王士禛编《唐贤三昧集》就是为了宣扬其“神韵说”;另一类是教科书式引导人们诗词入门、应该较全面公允地反映唐诗面貌的选本,可称为“一般选本”,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繁体字使用漫谈
退休以后,有时间在养我育我的北京城里转悠,发现北京近几年在保护传承历史,加强公共空间创意设计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2022-09-01
-
游动不居的女儿国
一 女儿国传说是华夏流传最广的传说之一。
2022-09-01
-
“我个人的意见,是希望交大全部西迁”:新见郭沫若给西迁交大师生的复信
笔者在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找到一封郭沫若回复西迁交大师生的信函,该信未见于已出版的各种郭沫若书信集,值得略作梳理。
2022-08-31
-
贫瘠荒原里迸放的生命之花:路遥“山花”时期的诗歌遗作
引言 追索路遥早年的创作道路,“山花”时期(1970 年至1973 年)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起步和创作发轫阶段。
2022-08-31
-
小说作品的文献性
我近年在思考一个问题:稽考、认识中国古代小说作者,并将其小说作品作为文献资料。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2-08-31
-
顾农:力量与抒情
平和内敛的力量 在几大类文体中,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为大宗,诗歌又以抒情为主流。
2022-08-31
-
沪上咖啡馆延展历史与风景
近代以来,咖啡以香味与色泽风靡世界,亦与上海结下不解之缘。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08-30
-
许渊冲大学读巴金
去年六月,许渊冲先生以百岁高龄辞世。
-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编者按:近日,学者徐晋如新著《国文课》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出版。
2022-08-30
-
王阳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编者按:近日,中华书局出版了学者周志文的新著《阳明学十讲》。
2022-08-30
-
古人如何“花式”休假
每年七八月,都是休假的高峰期。
2022-08-29
-
老态为何用“龙钟”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动作迟缓、步履蹒跚时,经常会用“老态龙钟”这个词。
关键词:  传统文化2022-08-29
-
唐小兵: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
编者按:近日,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历史学者唐小兵的北美访学录,记录了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与哈佛大学的遐思见闻。
2022-08-28
-
王献唐的学术世界:寒金冷石文字中的生命暖意
王献唐(1896—1960),中国近现代历史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博物馆学家。
关键词:  王献唐2022-08-27
-
陈平原:演说之于现代中国
一 演说在晚清的兴起,绝对是一件大事。
-
李大钊诗歌中的“青春之气”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以“青春中华”为口号的青年思想,激励了亿万中国青年,影响至深。
关键词:  李大钊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