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林文物自兹传”
出版,作为人类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是社会发展到某种程度的一种自觉文化追求,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与社会开放程度等息息相关。
2023-12-06
-
司马迁的文化壮游
“壮游”一词,最早可能见于杜甫所作《壮游》一诗,诗中杜甫回忆了自己青少年时游历祖国河山的经历。
2023-12-06
-
隐语的语言艺术及文学演变
先秦时期,隐语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交流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游戏,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颇为流行,尤以齐楚两地为盛。
2023-12-05
-
《世说新语》中的道士
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认为追忆的是南北朝时期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佛教的繁荣状况,但历史究竟如何? 众所周知,东汉、晋至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大都提倡佛教,而“门阀政治”下的豪族世家,“有钱有闲”,也跟着皇族一起崇佛建庙、出家念经,于是佛教兴盛不衰,寺庙越建越多。
2023-12-05
-
明清小说的改名现象
在明清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改名现象相当普遍,改名的原因复杂多样,或受时代风气、文化思潮影响,或为书商追求经济利益,或受避讳文化的影响,或由于个人原因等等。
2023-12-04
-
唐人之晋调
钱锺书先生论诗分唐宋,谓其“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2023-12-04
-
归有光:与安亭的二十五载情缘
今上海嘉定区震川中学畏垒山上,有碑石刻记,一为“新建震川书院碑记”,一为“震川书院御碑”。
2023-12-01
-
魏晋南北朝多发“过劳死”?
近日,复旦大学公布了一项关于北周武帝宇文邕遗骨的研究结果称,宇文邕系慢性砷中毒致死。
2023-11-30
-
“四大名著”的前世今生
提起中国的“四大名著”,连小朋友都能立刻侃侃而谈,告诉你“四大名著”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023-11-30
-
古代冬季也有“温室菜”
刚进入小雪节气,北京就断崖式降温,降温幅度达10℃以上,十分寒冷。
2023-11-29
-
宋人的食蟹风尚
宋人喜食蟹,两宋的300多年里,社会上始终风行食蟹。
2023-11-29
-
继颂:僧诗创作的一种独特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存在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先确定诗题、诗体,然后按题就体进行创作;二是偶得佳句之后,再以佳句为基础构筑全篇。
2023-11-28
-
“反省”: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
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23-11-28
-
《古诗十九首》:毕竟还有诗篇
立冬过后,新春仿佛到了眼前。
2023-11-27
-
与君同传万古名——杜甫心目中的李白
说起大唐盛世,我们想到的,除了广阔疆域、巍峨宫阙之外,更多的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们。
2023-11-24
-
《舌华录》一部明代的“世说新语”
诞生于南朝刘宋时代的《世说新语》以短小精悍著称,书中记录的不少魏晋人士的趣闻轶事,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故事。
2023-11-23
-
谁杀了刘希夷
初唐诗人刘希夷有名作《代悲白头翁》,诗有名,附着于该诗的传说更有名。
2023-11-23
-
徐光启与《崇祯历书》的修撰
欧洲传教士引进的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迥异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明思宗颇感新鲜而产生兴趣。
2023-11-23
-
太和殿上这一排都是什么动物?
北方的朋友应该听过“五脊六兽”这个词,那是形容一个人闲得难受。
2023-11-22
-
清代扬州的“诗文雅集”
在清代扬州的儒商中,流行着一种“诗文雅集”,这种“诗文雅集”常在私家园林中举行。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