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万历年间的徽州文学图景
徽学不以文学出名,但徽州也有文学。
2024-04-01
-
《明遗民录》:不为人知的遗民传奇
明清易代之时,很多文人都无法接受明朝灭亡的现实,有人奋起反抗,至死不肯投降清朝;有人归隐田园,逍遥世外,在内心仍坚守对明朝的忠诚;还有人隐忍地活下来,私下著史,怀念故国。
2024-03-29
-
马识途:他的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
他曾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他漫长的一生,比电影还传奇……昨晚,我国文坛著名作家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
2024-03-29
-
顾炎武的“访学”之旅
顾炎武(1613—1682年),世称亭林先生。
2024-03-29
-
陆春祥:袁昶的日记
晚清著名同光体诗人袁昶,我的桐庐老乡,博学多才,他自21岁中举后开始写日记,现存洋洋六十五册,二百多万字,是晚清文史的重要文献。
2024-03-28
-
李白自称天水人,此事无关麻辣烫
原标题:麻辣烫之外看天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2024-03-28
-
文源阁遗宝今何在?
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水木明瑟的西北,原有一座名为四达亭的重檐方亭,乾隆皇帝将其“略增葺为文源阁”。
2024-03-27
-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鹤氅
本文缘起于《红楼梦大辞典》中一个关于“服饰”的条目:“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2024-03-26
-
从武周新字说起
在古人看来,文字的创造是一个“神圣事件”——汉民族用“仓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与鬼神合”来描述汉字初创的场景,纳西族则用“牟保阿琮创字”神话来解释东巴文的起源。
2024-03-25
-
纵横文史 博览贯通——卞孝萱先生的学术人生
卞孝萱(1924—2009),江苏扬州人。
2024-03-25
-
交融与排异:《水浒传》人物的文化“基因图谱”
陈洪,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任《文学遗产》《天津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编委,《文学与文化》主编,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领域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文学与宗教等诸多方面,著有《结缘:文学与宗教》《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六大名著导读》《漫说水浒》等。
2024-03-23
-
古人的书房为什么多叫“斋”?
据说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为了搜集民间的“奇闻异事”,就在家旁边设了一个茶摊,喝茶不收钱,只要能讲出故事就可以。
2024-03-22
-
从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看待“五胡入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少数族群趁乱进入中原地区,导致西晋王朝南迁的历史,是中国北方出现的一次大动荡,其过程极其残酷。
2024-03-22
-
砥砺问学 克己慎思——日记中的袁昶
袁昶(1846—1900),字爽秋,浙江桐庐人,晚清重臣,官至太常寺卿,曾全面负责总理衙门的外交事务。
2024-03-22
-
半山园里的王安石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瓜州渡口。
2024-03-21
-
近代书局与《红楼梦》的江南出版
江南地区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文化的出版中心。
2024-03-20
-
“楷模”原本只是两棵树
楷模,意为榜样、模范。
2024-03-20
-
托塔天王为什么和唐朝大将同名?
托塔天王李靖是《西游记》里一个重要人物。
2024-03-19
-
除三害以后,周处被改变的人生轨迹
电影《周处除三害》正在热映,片中主角陈桂林是个通缉犯,他为了成名,模仿魏晋时期周处除三害的故事,除掉了另外两个作恶更多的通缉犯。
2024-03-19
-
《花关索传》:古墓中发现的三国平行爽文
古代三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很多,话本、唱本、小说都有,只是《三国演义》名气最大而已。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