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井间才有真正的传奇
“三言二拍”是出版于晚明的两部话本小说集。
2024-02-17
-
那一回,苏辙在北京过年
公元1090年正月,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北京度过了新春佳节。
2024-02-15
-
龙年说“龙典”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2024-02-12
-
《红楼梦》里看春节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过年,专写过年的回目就有第五十三回和第五十四回,前者是“离年日近,治办年事”,后者是“刚将年事忙过”。
2024-02-12
-
看古代笔记,摸准龙王爷的“脾气”
虽然都是龙的传人,但一说起龙,脑海中难免浮现出的是那个头角峥嵘、张牙舞爪的形象。
2024-02-09
-
龙王原来不是“龙”
“忧稼能谁怜及汝,回苏即我未殊伊。
2024-02-09
-
古人如何想象“龙”?
“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
2024-02-09
-
龙年说龙
“兔年”尾短,“龙年”将至,自然要说说龙了。
2024-02-09
-
江南见龙录
龙年说龙。
2024-02-09
-
“龙行龘龘”背后的汉字史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公布了2024年“春晚”的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2024-02-09
-
王安石的“名声”
汴梁彩云月,打光照我还。
2024-02-08
-
李木马:由顾炎武想到的三句名言
幼时,当教师的母亲教我识字,我知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顾炎武”这个名字。
2024-02-07
-
陈大康:瞌睡虫与四大天王
持国、多闻、增长与广目并称“四大天王”,将他们与瞌睡虫并列为题,既是因为其间有一定联系,同时都有些描写使人产生疑惑。
2024-02-07
-
人生之喻:古代诗歌中的飞蓬
“飞蓬”是中国最常见的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极为普通,既无牡丹的国色天香,也无梅花的冷艳清绝,但却深受古代诗人的喜爱,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成为一个重要的诗歌意象,其发展过程和背后缘由值得考察。
2024-02-07
-
对联的趣味
说起“对联”,现代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春联、楹联乃至挽联。
2024-02-06
-
《养正遗规》中的蒙童教术
中国古人历来注重开蒙教育,所谓“少成若天性”即是在强调少时习养对人生的长久影响。
2024-02-05
-
饺子是怎么诞生的?
“让我们一起包饺子!”春晚年年包饺子,饺子年年上春晚。
2024-02-05
-
一位晚明官员兼文人眼中的运河
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有海内外孤本茅瑞征《燕槎碎录》一卷,它是茅瑞征天启三年(1623)取水程从湖州到达北京的沿途记录,以一个官员兼文人的独特视角,生动呈现了明代运河情况。
2024-02-04
-
屈原与楚文化:误读与真相
所谓文化,是指带有群体性亦即为群体成员所共享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
2024-02-04
-
司马迁与中国人的日历
在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春节才是新一年的真正开端。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