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欧阳修说文论书

      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宋代“尚意”书风的引领者,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与书坛上都具备开创性意义。

    2024-07-31

  • 周敦颐《爱莲说》的经典化

      北宋周敦颐(1017—1073年)的《爱莲说》自南宋后为历代学人所推崇,明清以来更是成为童蒙皆诵的经典之作。

    2024-07-30

  • 《千字文》:遐迩一体 文共四方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启蒙识字教育的一部经典教材,由南北朝时期的周兴嗣所编写。

    2024-07-30

  • 做司马迁的知音——张大可与《史记》

      张大可,1940年生于四川省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

    2024-07-29

  • 贾府的家政

      笔者曾遇见一位参演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演员,听其追忆剧组当年一起生活,一起阅读、上课学习《红楼梦》的盛况,悠然神往。

    2024-07-29

  • 沈从文说谢安的“屐齿”

      对东晋名士谢安在“淝水大战”中的表现,《世说新语》“雅量”篇有一节绝妙记述:“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2024-07-26

  • “谁知拢翠私心语”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悄悄拉着宝钗、黛玉到耳房吃“梯己茶”,宝玉随后也跟来了。

    2024-07-25

  • 动物世界里的仁兽

      在古代的动物世界里,有所谓的“仁兽”。

    2024-07-25

  • 外国“好汉”爱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仅北京市范围内的长城就有520.77公里。

    2024-07-25

  • 深藏井底的大宋孤魂

      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南宋遗民郑思肖怀着山河破碎的苦楚,将之前自己所撰的《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久久书》《杂文》《大义略叙》等文,合编为《心史》,又将其封存在一个铁函中,深深地沉入苏州承天寺的一口古井里。

    2024-07-24

  • 重新为文学史著“豫章社”正名和定位

      “豫章”乃江西行政区划的最早名称,古称“豫章郡”。

    2024-07-24

  • 今天我们为何还要读孔子?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亦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蒋百里)。

    2024-07-24

  • 《北山移文》是一篇骈体杂文

      近读顾农先生的《〈古文观止〉里的三篇骈文》(载《中华读书报》2024年5月15日),想就文中提到的《北山移文》补充几句。

    2024-07-24

  • 涵芬楼藏书:守护善本书香,传承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藏书楼在延续文脉、教化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07-23

  • 无法复制的古典文艺课

      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恰值小暑,叶嘉莹先生迎来了农历百岁寿辰。

    2024-07-23

  • 陆游为什么写《入蜀记》

      陆游(1125—1210年)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二年(1166年)他因有人进言说他“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卷三九五),这次罢官使他的人生遭受重大挫折。

    2024-07-22

  • 想开点吧 陶渊明也教育不好孩子

      陶渊明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被认为是“千古隐逸之宗”。

    2024-07-22

  • 梁启超集句撰联

      梁启超著述之余,雅好楹联,最喜集唐宋诗词、名家佳句,精心架构,缀为一联,令人激赏。

    2024-07-19

  • 从《兰斋诗词存》续谈江孔殷

      江孔殷自称“吾家三世寄籍上海”,生母南京人,曾入读上海圣约翰书院、江南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这是兰斋诗词存》披露的、前所未知的信息。

    2024-07-18

  • 东汉:皇皇《汉书》出兰台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王莽的新朝。

    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