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五月,初夏的欢快或悲辛
编者的话 5月,初夏的风吹到我们身边。
2025-05-31
-
重读《风云初记》:孙犁与“革命现代性”
原标题:孙犁与“革命现代性”——兼论重写《风云初记》尾声的隐微 革命文学与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同频共振,一方面与之有着千丝万缕、挥之不去的血脉联系,是研究理应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上的极“左”阴影,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把“革命”与政治斗争、暴力流血联系起来,造成一种普遍的心有余悸、小心翼翼。
2025-05-29
-
经典作家专刊——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2025-05-28
-
疲于奔命——老北京的人力车夫
在前门楼子底下趴活儿的人力车夫。
2025-05-27
-
谁是方铭同志?
方铭同志(1917—2003)(图片来自公众号“北师大赵勇”) 方铭是谁,或者谁是方铭同志?如果问问现在的北师大人,估计十有八九会一脸茫然。
2025-05-26
-
书写“女劳模之德”——对读《杜晚香》与《我们夫妇之间》
一、《杜晚香》释读中的“余数” 丁玲晚年的“复出之作”《杜晚香》,在近年来成为学术界不断热议的文本。
2025-05-23
-
格式化日常:“日记格”与修身意识的近世演变
摘 要 随着理学兴起和理学家教学活动的展开,南宋中、后期开始出现在预先制定好的分栏格式中填写日记的风习。
2025-05-22
-
林贤治:鲁迅与《沉默史》
沉默不只是声音的缺失。
2025-05-21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
数字人文研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兴盛的新兴交叉前沿学科。
2025-05-20
-
风雨天涯梦——《袁保龄公牍》发微
近世海通以来,中外关系变化,新增诸多“交涉”之政,“交涉”之学遂而勃兴,同时也产生数量庞大、性质各异的“交涉”相关文献史料。
2025-05-16
-
夏晓虹:“不失其赤子之心”——怀想孙玉石老师
一 初见孙玉石老师是在入学北大的第二个学期,具体说来,即是1978年9月。
2025-05-15
-
“职业作家”的生成与困境
内容提要:本文以沈从文早期作为“职业作家”的创作生涯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其1920年代后期在京沪两地的创作历程,探讨新文学场域转型对沈从文写作方式与文学观念的影响与形塑。
2025-05-14
-
我回来了——从张爱玲身后发表的作品考证其生平与人际关系
张爱玲在1995年9月逝世,迄今已近30年。
2025-05-13
-
史料的真实决定着结论的真实
一 顷读洪子诚先生的《文学史中的柳青和赵树理(1949—1970)》一文,颇有收获和启发。
2025-05-09
-
一个人与一个学科——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四重奏
曾国藩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2025-05-08
-
姜亮夫先生与“敦煌学” 讲习班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科学的春天”到来,大学及研究生招生和教学逐渐走上正规,学位制度的实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2025-05-07
-
诗词里的初夏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告别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茂盛的夏天正朝我们阔步走来。
2025-05-06
-
奇作家周楞伽和奇书《哪吒》
《哪吒2: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神话,如今更是闹到“海外”,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
2025-05-06
-
【温故】四月,书、人、识
编者的话 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与读书有关的话题自然不止三十年。
2025-04-30
-
“必须待到我忘了努力,才又感到淡淡的哀愁”
编者按:近日,青年学者张芬《未果之梦迹——〈故事新编〉的创作及其语言世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