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的“文体”与“风景”:以《文汇报·世纪风》论争为中心
1938年4月1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文学派系有别、政治立场各异的现代作家首次大联合。
2025-09-26
-
昔日的“情商课”:民国白话尺牍指南里的酬世之道
书信,预设着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情境。
2025-09-25
-
王干:朝内大街166号的怀念
一 2025年6月29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正式搬离朝内大街166号,网上一片伤感。
2025-09-24
-
晚年杨绛谈“生死”
《锺叔河师友书札》收录钱锺书函31封,杨绛函50封。
2025-09-23
-
那股劲,真好
看消息,说周明走了,92岁。
2025-09-22
-
汪曾祺的第一次复出
1979年史称“右派”作家的复出之年。
2025-09-18
-
李劼人:“转业”的难题
原标题:“转业”的难题——论李劼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心迹和文学参与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学而优则仕”向来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梦想。
2025-09-17
-
陈平原:为何不断与《新青年》对话
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因版权纠纷,第二卷起改题《新青年》。
2025-09-16
-
重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危机时刻的诗学政治及其革命转化
原标题:危机时刻的诗学政治及其革命转化——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到《吴满有》 摘 要 作为艾青经典化程度最高的诗作之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美学特征和主题旨趣已然是某种文学史“定评”。
2025-09-15
-
《西游记》中的素酒与荤酒
在刘继卣的《大闹天宫·下界为王会亲朋》中,描绘了精致的酒器,其中就可能盛有椰子酒和葡萄酒。
2025-09-12
-
凤岭山中,那一群热血的文艺青年
平阳县西北部群山连亘,峰峦叠翠,其中的凤岭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2025-09-11
-
一把大刀的重量——郭澄清与他的《大刀记》
在文学史上,一个用生命书写抗战记忆的身影巍然挺立。
2025-09-10
-
1959年,张爱玲想给美国人讲一个聊斋故事
近年来,《聊斋志异》的改编势头不减,流行歌、动画片不断翻新。
2025-09-09
-
冯梦祯《快雪堂日记》中的故人与丧事
冯梦祯(1548-1606),字具区,号开之,又号真实居士,是晚明知名士大夫、科考的会元,也是位知名的佛教大护法。
2025-09-08
-
毕竟世上有此书
上午9时许,大会即将开幕,舞台灯光刹那间暗了下来。
2025-09-05
-
“最神秘的案卷”:郑振铎《记复社》的人和事
一 抗战时期的上海,曾有一家秘密出版机构复社,在白色恐怖情况下,先后出版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出版物,仿佛如磐风雨中的精神风标、指路明灯,而其本身也在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上,留下文化人不屈的身影。
2025-09-04
-
重整河山待后生——从《四世同堂》看北平抗战岁月的百姓故事
北平沦陷八年。
2025-09-03
-
笔底波澜见匠心——汪曾祺《故里三陈》手稿探微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5周年。
2025-09-02
-
【温故】八月,字重千钧
编者的话 从1931到1945,中国作家在烽火与热血交织的大地上,在呜咽与战歌共鸣的山河间,用笔写下不屈的觉醒。
2025-09-01
-
中国现当代作家年谱编撰的问题及反思
年谱编撰始于宋代,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仍受学者重视。
2025-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