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记忆深处的李心田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赵强  2019年08月01日08:42

说起军旅作家李心田这个名字,一般文学界的朋友都耳熟能详。然而,对如今的年轻读者,这个名字恐怕就很陌生了。不过,要说起儿童电影《闪闪的红星》,那可是影响几代人的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李心田的作品红过本人的情况,在文学界也不是个案。他坚持文学创作70年,从1953年开始写作,发表过诗、剧本、小说、电影文学剧本等数十部作品,但是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以及同名电影。这一现象也应验了著名作家丁玲早些年推崇的“一本书主义”。也就是一个作家一生能写出一本影响读者、影响文坛的书就不错了。

有人曾经把他称为“潘冬子之父”,因为他创造的潘冬子这一文学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小读者。在这个意义上,李心田是幸运的,毕竟,他的一部作品影响了几个时代的读者。

这位曾经叱咤文坛的作家不久前以91岁高龄去世。我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诧然。因为文坛上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他的去世,让我想到了《闪闪的红星》对我的影响,以及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同李心田的4次通信。

我从众多的名家通信中,找出了李心田这4封谈自己创作的回信,也充分感受到作家对编辑的充分尊敬和诚意。时光一下子倒退了50年。

记得1971年,我刚上小学三年级。当时可供小学生看的课外读物十分奇缺。我每天路过学校的阅览室,从大锁封门的缝隙里看到几百册东倒西歪、布满灰尘的图书,羡慕得要命。不甘于没有阅读的生活,我向邻居借来了鲁迅的《呐喊》《彷徨》《坟》等作品。有一天中午,在院子里听到对面的大姨家开着收音机,正在放着小说《闪闪的红星》的联播。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赶紧跑到邻居家去收听。一听就迷上了,于是每天中午去收听。正好班主任让学生写作文,我就写了《闪闪的红星》听后感。由于感情真挚,表达流畅,我的作文被班主任在全班朗读,从此坚定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记得班主任说,我的作文吸引人,是因为我先声夺人,开始就用了一个成语“迫不及待”:“放学以后,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收听小说《闪闪的红星》”。这个开头我至今都记得。

1974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在全国放映,引起轰动。影片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优美的音乐和歌曲,演员精湛的表演,都使得这部电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时,我也看了这部影片,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后来,又找同学借到了这本书。等于是同一部作品的读、听、看都完成了,可见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据说,这部作品在1971年出版后,累计印数达到数百万册,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传播,并在法国获奖。除了电影,小说还衍生出了电视剧、舞剧、动漫电影、京剧以及20多种连环画。可见,《闪闪的红星》已经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成人喜爱的红色经典之一。

由于我在少年时代所受到的《闪闪的红星》这一红色经典的影响,对作家李心田也萌生了无限敬意。1985年,我在新蕾出版社工作的第3年,受社领导的委派,我策划并筹办一个大型的牡丹笔会,向全国几十位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发出了邀请。山东的作家,我邀请了《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微山湖上》的作者邱勋以及《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李心田开始答应参会,但是在临到笔会开始前几个月回信说,因与北京的活动时间冲突,所以不能成行。在这几封信中,他都谈到正在写作的作品,并表示可以给我们社一部中篇小说。但是我后来一直也没有等到。也许是当时约稿的出版社太多,也许是我们催办得不够持之以恒。

据我所知,李心田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共是8部。也许是时代的特色,也许是他的为人低调,他的《闪闪的红星》享有盛誉,但是他本人却很少抛头露面,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人们也没有想起《闪闪的红星》的作者是谁。这和如今很多写了几本书,就到处抛头露面的作者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今,我读着写于34年前的李老的4封来信,看着那遒劲有力的钢笔字,能够感受到这位军旅作家的朴实和热诚。作为出版人,虽然在出版上没有和李心田合作成,但是他的一代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对我的文学和人生道路启蒙,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