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牛汉的“简历”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宫立  2019年08月01日08:2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出版的《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及书后附录的史佳、李晋西整理的《年谱》,为我们呈现了“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让每首诗都燃烧尽自己”的著名诗人牛汉“用全身心向命运搏击”的一生,不过关于牛汉的生平经历的具体节点有的叙述并不具体。笔者近日在孔夫子旧书网的合众书局淘到牛汉(牛汀)的《离休干部信息采集表》,对于了解牛汉的具体生平尤其是早年的求学与工作经历,对于编纂更为详实的年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份《离休干部信息采集表》包括姓名、性别、籍贯、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加入共产党时间、参加革命时期、健康情况、月收入情况、家庭情况等等,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当属“简历”一栏。结合相关史料,对这份“简历”略作释读。

1928.秋—1934.秋定襄县实验小学读书

1934.秋—1936.秋定襄县立第一高小

1936.秋—1937.秋定襄县立初级中学

史佳、李晋西整理的《年谱》关于牛汉1937年之前的求学经历,只提到,“1936年秋,考入县立中学”。根据《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可知,牛汉考入定襄县立第一高小时,“正榜无名,被列为不光彩的备取生”。牛汉还回忆,他考入县立中学时,“虽然还是爬墙上树,仍然痴迷于泥塑和绘画,但却能翻看父亲的书了。《语丝》、《新月》、《文学》、《中流》等文艺杂志是我最爱看的”。

1937秋—1938.5抗日战争后,随父离家,先后在太原、介休、潼关、西安小住,38年上半年在西安卖报维持生活

1938.5—1942.冬国立甘肃中学(五中)高、初中部

史佳、李晋西整理的《年谱》记载,“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逼近家乡,在隆隆炮声中随父亲逃难到太原。11月,经介休、临汾抵达风陵渡。在渡黄河时船翻,险遭溺亡。1938年1月至4月,流寓西安……牛汉生活无着,叫卖报纸谋生。曾到西安民众教育馆学画……4月初,在西安考入国立甘肃中学。1939年,获甘肃省初中毕业会考第一名,1940年1月,由甘谷步行到天水,升入国立五中高中部,读文科班。”

牛汉回忆,他与父亲冬天里“从介休县到风陵渡,坐的是太原兵工厂拆迁机器的没篷的敞口火车”,“从风陵渡过黄河,父亲和我没有能挤到同一条船上”,“我坐的船小一点,那天有风,黄河浪很高。小船禁不住风打,我坐的船快到岸时翻了。幸亏我自小会游泳,还能在浊浪中挣扎”,有惊无险,最终“我被一个老水手救上了岸”。

在西安的时候,牛汉“生活没有着落,十四块银元还缝在棉裤裆里”,舍不得花。关于在西安卖报的经历,牛汉回忆,“我卖《西北文化报》《西京平报》,卖报的收入够吃饭了。一天,看到一则战讯说,我们家乡山西定襄县收复了,我热泪盈眶地举着报纸在大街上喊:‘我的家乡收复了!’报纸一会儿就卖光了。”在入国立甘肃中学之前,牛汉“在天水玉泉观读初中二年级。没有教室,也没有课本,就坐在院子里上课”。牛汉还“为高中学生办的墙报画‘吹号者’,有点现代派的味道”。

需要注意的是,牛汉在国立五中读的并不是“文科班”,霍松林在《古殿书声——五中学习漫忆》中回忆,“五中从高二开始,分文组、理组……文组同学,不少人搞文艺创作。例如五十年代中期被打成‘胡风分子’的牛汉,就是和我同在五中学习的史成汉,当时用‘谷风’笔名发表长诗和诗剧,已经是著名诗人”,王贺在论文《牛汉、冯振乾与海星诗社》中对此有所考证。

1943.3—1943.秋陕西城固西北师范学院先修班

1943.秋—1944.12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1944.11—1945.5西安地下党领导主编《流火》文艺月刊

1945.7返西北大学从事学运工作。1946.4因学运被捕,月余释放

《年谱》记载,“1943年,入西北师范学院(即内迁的北京师范大学)先修班读书。7月,考入西北大学外文系。10月底,校方胁迫牛汉参加青年军,被拒绝,遭取消公费待遇。决意与西大齐越等几位好友奔赴延安。牛汉作为探路者先行抵西安。中共西安办事处指示牛汉最好留在西安从事文化工作。11月,在中共西安办事处的领导下,与张禹良、寿孝鹤等筹办《流火》文学杂志,撰写发刊辞《人的道路》”,“1945年5月,接受地下党指示,返回西北大学,发动民主学运。开学不久,筹建并加入西大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真理卫队’”,“1946年4月24日,在学运中以‘妨碍公务’、‘杀人未遂’罪被捕。关押在汉中陕西省第二监狱,判两年徒刑。被捕时奋力反抗,被枪托砸伤右额和胸膛,留下了颅脑伤后遗症。5月底,经组织营救,以‘因病取保’为由获释放。”

在西北师范学院先修班读书时,牛汉“参加学生社团新诗社”,并且还“参加西北师范学院的运动会,跳高得了第一名(一米八四),贴了红榜”。

高中毕业会考时,牛汉是全省第二名,“会考前十名可以保送上大学”,“我填了西南联大和复旦大学,因为没有钱,没有路费去不成”,后来“西北大学、社会教育学院(重庆)、西北农学院(陕西武功)都录取了”,考虑到路费问题,他选择了在西北大学就读,外文系俄语组。

《流火》的创刊辞《人的道路》是牛汉“根据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和林伯渠的新年祝词的精神”写成的,“未来的世界将是民主与正义更高度发展的世界”,“现阶段文艺工作在原则上,应该与世界总的民主路线符合,在工作的实践上,与现实真实的形态吻合,决不能因为客观低气压的迫诱而转退而变质,决不失去确定的道路与理想”,“让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打击那些没有生活而玩弄文艺,没有正确的意识方向而有创作,没有人性而欺骗大众的写作家们,我们要打击那些摇摆在中国文坛上的恶霸和绅士式的‘写家们’”,“艺术的道路,就是人的道路”,“未来的世界将是民主与正义更高度发展的世界,而一切的决定与演变,均将是为了服务广大的人民”。

牛汉在《离休干部信息采集表》中填的参加共产党时间是1946年7月,参加革命时间是1944年11月。《年谱》中记载,牛汉“1946年7月中旬,与妻子吴平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牛汉系重新入党,无候补期”。

1946.7—1948.8河南中共汴郑工委会从事地下工作任组长1948.8—1950.12华北大学(正定)人民大学研究部干部

1950.12—1953.4东北空军政治部直属党委文教办公室主任

1953.4—离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谱》记载,“1946年9月至12月,由党组织派赴嵩县伏牛山区从事机密工作,险遭杀害。12月下旬,避国民党追捕,赴上海。1947年8月,只身到上海”,“1948年末,主动申请到华北大学一部学习,由泊头镇赴正定县”,“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分配至沈阳东北空军政治部文艺科,编《空军卫士报》文艺副刊”,“1952年先后担任东北空军直属部队文化学校教务主任,直属政治部党委文教委员兼文教办公室主任”,“1953年3月初,由部队调回北京,专业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做编辑工作,担任出版社党支部(党委尚未成立)委员兼团支部书记”。

牛汉自1953年4月一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88年1月离休,2013年9月29日逝世。牛汉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编辑家,“华南虎冲出樊篱呼啸而去,汗血马完成他的跋涉。牛汉先生诗文不朽!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