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唤新时代诗潮
近年来,诗歌凭借独有的体裁特点和美学优势,以文化大发展的良好环境为驱动,联合融媒体助力,一直处于其重拾大众关注的燃情时刻。
-
王蒙: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自豪
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
“中国制度”的深厚历史底蕴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向东看”,希望探寻中国巨变的“发展哲学”,解开中国奇迹的“制度密码”。
2019-11-11
-
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2019-11-10
-
努力探索“用故事讲思想”
《文艺中国开新局》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后,许多媒体给予了报道和评论。
-
用好两种资源 提升批评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文艺批评界发生显著变化。
2019-11-08
-
主旋律更响亮 正能量更强劲
核心阅读 正是在对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持续提炼和表达中,新中国文艺锻造出自己的鲜明审美特征和重要精神价值 新中国文艺反映中国人民建设国家、追求幸福生活的艰苦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记录社会变迁的壮丽画卷 新时代文艺气象一新,文化自信的底气鼓起文艺的精神风帆,在文艺作品中能感受到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鼓舞,感受到新时代文艺主旋律更加响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2019-11-08
-
汉代诗歌体类与“诗赋合流”
汉代诗歌包含诗赋两类,班固《两都赋序》有言:“赋者,古诗之流也。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
构建既有鲜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以下简称“中国形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019-11-06
-
文艺高峰出现在大浪淘沙后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11-06
-
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在五年前举办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2019-11-06
-
刘永明《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人民性》:“艺术人民性”的系统辨析
理论的力量,来自能抓住问题的根本。
2019-11-06
-
大变革 大叙事 大手笔
大变革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伟大的变革。
2019-11-06
-
弘扬英雄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019-11-05
-
走向文化诗学——读陶水平《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进入消费时代,这直接促成了大众文化的繁荣。
-
重谈诗词阅读欣赏,完成自我突围与文化接续
就艺术对个体心智的解放问题而言,席勒与马尔库塞考虑得较为深远。
-
汉代诗歌体类与“诗赋合流”
汉代诗歌包含诗赋两类,班固《两都赋序》有言:“赋者,古诗之流也。
-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文论研究的若干新变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11-04
-
平民立场:当代文学研究“第三维”
当代文学研究呈现出“思想凸显”的发展趋势。
2019-11-01
-
实现文艺繁荣 助推社会进步
图左起依次为小说《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乔厂长上任记》书影、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小说《人世间》书影、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杨善洲》剧照。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