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新时代的民间文艺使命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与艺术家们深入交流文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共商文艺繁荣发展大计。
-
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抒写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
2019-10-18
-
唐诗人:解构批评与文学生产
杰弗里·哈特曼在《荒野中的批评》里说:“德里达学派使我们面对着一个本质的问题。
2019-10-17
-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2019-10-17
-
新华网评:为人民创作 为人民放歌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和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文艺路线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南。
-
以崭新图景回答“文艺五问”
推心置腹,语重心长,掌舵领航。
-
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9-10-16
-
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必将催生史诗性巨作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10-15
-
向文艺高峰迈进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文艺发展提供基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
2019-10-15
-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从20世纪初至今,我国乡土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教育普及率、工业农业现代化,还是平均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准等,均有显著提升。
-
建构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当代形态
“中国非虚构诗学”这一命题由西方学者提出后,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强烈回应,成为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热点。
-
“同代人批评”:对象、关系、视野与方法
在一次会议上,听一位文坛前辈发言,他讲着讲着开始提到韩寒郭敬明,提到脑残的粉丝群体。
2019-10-14
-
带着热爱人民的心深入生活
编者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回答有关我国文艺发展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文艺繁荣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10-14
-
为“微时代”文艺批评注入温度与力度
“当今世界俨然进入媒介化生存全面兴盛的‘微时代’ 。
-
历史化的意义及其可能——“当代文学历史化”学术思潮述论
内容提要:“当代文学历史化”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
推动当代中国文艺评论体系建设
五年来文艺评论更加自觉地接续中华文化血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加自觉地关注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实践、辨析文艺思潮和现象;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得到进一步明确,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走向有机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文艺的艺术性等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
“作家中心”·“读者中心”·“数字交互”——新媒介时代文学写作方式的媒介文艺学分析
一般认为,以19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为标志,东西方社会大踏步进入了数字新媒介时代。
-
新中国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语境转换与范式创新
关键词: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模式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文学艺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史语境2019-10-11
-
丁晓原:非虚构文学的逻辑与伦理
摘 要: 非虚构包括了报告文学但不等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非虚构文类中的一种主要文体。
关键词:  非虚构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