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评论引领文艺高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2019-11-19
-
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7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成果数量占据着世界的最大份额。
2019-11-18
-
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提要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奋斗。
2019-11-18
-
文艺的文化担当:建构新的社会共识和身份认同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化、城市化的深刻影响,当代社会加速转型。
-
人民的文艺 常青的文艺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切感受人民愿望,为人民代言,文艺家才能形成“伟大的心灵”,社会主义文艺才能茁壮成长,文艺之树才能常青 70年来,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文艺始终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破浪前行。
-
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创作实处
核心阅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的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使现实主义文学释放出耀眼的艺术光辉 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会发现,在文学多样化的发展中,现实主义文学仍是最为强劲的一脉,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或富含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较高,许多作品都堪为这一时期卓具代表性的文学经典 从写作手法到内在精神,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创作实处,化为艺术成果,这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所以经久不衰,现实主义潮流所以奔流不息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感应时代脉搏,紧随社会节奏,形成百流汇聚、浩浩荡荡的文学潮流。
-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走向善治的智慧
【光明论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社会治理,即走向善治。
2019-11-14
-
从历史透视与现实认定看新成语
成语既是历史产物,又是现实用语。
-
奇幻电影中的文学叙事资源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艺话语实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力量。
-
中国文艺“走出去”探析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种国际社会协同合作、和平发展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
-
古老文明凝结着追求美好未来的恒久价值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
制度化:筑牢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
“礼作,然后万物安。
-
确立令人向往的精神高度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2019-11-13
-
爱国主义:中国精神的历史演进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2019-11-13
-
时间与当代小说的“动作”问题
我们处在一个个的时空体中,我们的脚站在乡村的农田或者城市的沥青路上,时间环绕在我们周围,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每分每秒都感觉到它的流逝。
-
论动作当中的小说诗学
一、文学中的动作 人的动作是文学艺术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
-
“非秩序化”的动作及其隐喻
一 从表面上看,“小说中的动作”不像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话题。
-
中古家风家学与家族文学
自古以来,家族的长期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良好家风的引导。
-
以文化善治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大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称《决定》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