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学经典的长河中汲取智慧
日前,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金石榴: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年度精选》丛书出版。
-
艺术呈现“制度创新”
核心阅读 我国当代作家怀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直接或间接反映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及其对社会、民族、国家前途的影响,聚焦制度创新与人民生存境遇、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深刻关联,做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阐释,为透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明状态、时代生活氛围和精神风貌等,提供了鲜活的艺术形象范本,汇聚成一部宏大史诗 国家治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落在“人”上,这恰恰也是文学创作的初心所在。
2020-01-10
-
健全文艺治理体系 打造文艺精品工程
当前文艺创作的生态环境,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20-01-07
-
中国上古创世神话类型研究
日本学者高木敏雄《比较神话学》(1904)认定中国盘古神话是古印度创世神话流播中国的衍生物,这一观点虽有争议却在一定时期内被国内外神话学界广泛接受,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上古华夏是几个古老文明民族中唯一没有创世神话的。
2020-01-07
-
人工智能推动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领域,包括文化翻译出版事业。
2020-01-03
-
出版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
提要 脚力,就是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扎根基层,深入实际。
-
探求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
我们已经接触了古今中外许多的文学理论体系,今天重新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不是在口号的意义上,应该是有思想质量、学术质量的衡量标准。
-
通过文艺创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
关键词:  文艺创作2019-12-30
-
整体思维和人类视野推动三大体系建设
“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是如何理解“三大体系”的内涵,更是我们应该首先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9-12-26
-
书写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中华民族素来崇尚英雄,具有英雄主义传统。
2019-12-25
-
文学的思想倾向与批评
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历史中,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始终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灵魂,悠悠不息,震响于天壤,连贯于古今,推动着中华思想文化向前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以至于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9-12-25
-
新中国七十年中华诗词的复苏、振兴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为中国“旧体诗”带来复苏新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2019-12-25
-
《新中国70年》:学习新中国史的优秀读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
对于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研究的主题等问题,几千年来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和解释,但现代哲学家们几乎都承认,哲学的所有命题最终都指向了“人是目的”这个总纲。
2019-12-23
-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在这种观念下塑造出来的君子人格是古代中国人修身进取的典范,它培养出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风骨,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人格的精神气度。
2019-12-23
-
深入学习贯彻《条例》 谱写新时代宣传工作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我们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主干性、基础性党内法规,为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2019-12-20
-
在古典诗歌诵读中激活形象思维
古典诗歌利用“意合”汉字,选择物象,创设意象,以象表意,使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意境特具形象性。
-
注重学科交叉 创新学术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前学术体系建设有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学科交叉。
-
保持文学与读者的密切关系
核心阅读 文学更接近时代、生活以及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可以更敏锐地捕捉新生活、书写新人物,可以将我们这个时代丰富复杂的经验、情感、思想准确赋形 无论何时,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都有强烈的文学表达和文学接受的需要,文学也始终负有提升读者精神世界、凝聚民族和时代精神的责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2019-12-20
-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繁荣兴盛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