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小说中土匪形象的修辞变化
钱穆在论及中国文化时,曾将其分为城市、乡村、山林、江湖四种类型。
2018-03-21
-
孙卓:2017年《民族文学》小说、散文阅读札记
面对新时代强劲的脉动、纷繁的事象、多彩的故事,少数民族文学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以2017年《民族文学》所刊发的小说、散文作品为例,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到少数民族作家们的探索方向。
2018-03-16
-
2017年长篇小说创作管窥:内容与形式的双向开拓
就小说创作的总体情势而言,在2017年,曾经被冷落了一段时间的中短篇小说文体的写作出现回暖。
2018-03-16
-
谢泳:私人油印诗集的评价问题
一、被遗忘的当代文学活动 本文所论中国大陆私人油印诗集,不包括港台及海外华人油印的诗集。
2018-03-15
-
苏文健: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文学整体观
近年来,海外华人学者利用其学术优势,对文学史/新诗史书写进行了自觉的反思,努力践行“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2018-03-14
-
战争、革命、人之观念的交织与流变
序跋是一种议论、叙事兼备的散文文体, 就文学分类而言, 它也是一种文学批评的形式。
2018-03-12
-
谢有顺:“深圳”作为一个文学样本
一 深圳和城市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叙事对象。
2018-03-09
-
对现实生活的多维度观察
面对新时代强劲的脉动、纷繁的事象、多彩的故事,少数民族文学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以2017年《民族文学》所刊发的小说、散文作品为例,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到少数民族作家们的探索方向。
2018-03-05
-
多元声音 美美与共——2017年少数民族文学阅读印象
回首2017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有很多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发生,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投身于文学创作,更有优秀的文学佳作和批评文章涌现。
2018-03-05
-
李一鸣:理想长篇小说的三个维度
什么是理想的长篇小说?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2018-02-27
-
谢有顺:关于“粤派批评”的三个感想
上个月我在福州刚刚参加了第三届闽派批评的论坛,“闽派批评”这个命名,据说源自王蒙在一九八七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他基于当时很多批评家是福建籍的情况,说闽派已经形成了和京派、海派三足鼎立之势。
2018-02-27
-
新世纪乌江作家群的风景话语
乌江作家不可抑止地爱恋乌江,满怀深情地书写乌江,乌江在他们笔下已经成为美学符号和生命符号,这也是乌江作家成为群体的诗学条件。
2018-02-26
-
谢有顺:“闽派批评”的三个品质
上午开会间隙,记者采访我,特别问到,福建除了批评,在其他创作方面,包括在网络文学方面,都很有成就,为什么那些年轻的创作力量都没来?我大概的意思是说,可能这次的会议作为一个起头,主要是为了致敬于那些前辈,他们开创了一个传统,值得我们铭记。
2018-02-24
-
2017年长篇小说管窥:现实的深化与艺术的精进
2017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延续了繁荣的态势。
2018-02-16
-
2017年中短篇小说:作为载体的困境,与重新开始的可能
2017年,小说家们贡献了大量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围绕这些作品所展开的分析和讨论,增加了文学于社会空间的热度和分量。
2018-02-14
-
2017年散文:散文写作需要更加用力
一些时候以来,散文界的确比较浮躁,力作越来越少,发自文学初心的作品亦越来越少,生命的痛彻体验亦越来越少;浮词艳彩比较多,蜻蜓点水比较多,应付交差比较多……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写作不够用力了。
2018-02-09
-
科学梦召唤 想象力归来
科幻兴盛是世界现代化浪潮副产品,是经济全球化伴生现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映射。
2018-02-09
-
2017年散文:散文写作需要更加用力
一些时候以来,散文界的确比较浮躁,力作越来越少,发自文学初心的作品亦越来越少,生命的痛彻体验亦越来越少;浮词艳彩比较多,蜻蜓点水比较多,应付交差比较多……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写作不够用力了。
2018-02-09
-
江苏作家群的精神气质
【文化视角】 自东晋以后,中国文化的中心经历了一个南迁的过程。
2018-02-07
-
中国新文学分期“三代”
中国3000年文学于类型上总体可以分为两种: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