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史观的选择与努力——2016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1. 2016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延续新世纪以来现代文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形成了一些亮点。
2017-09-11
-
隐形的力量:翻译诗歌与百年中国新诗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右三)访华期间,与徐志摩(右一)、林徽因(右二)等人合影。
2017-09-08
-
杜浩:踏上军队现代化征程
共和国成立68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17-09-08
-
我们一直在路上
“改革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乃至于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疑点,在近五年的报告文学作品中都有展示,透出报告文学铮铮铁骨般的强度和力度,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告文学作家应有的良知、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7-09-08
-
稳步向好 成果丰硕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创作在与国运血脉相连的进程中,焕发出了浓厚壮烈的激情。
2017-09-08
-
现场感·方向感·纵深感
“报告文学作家要拥有大格局、大情怀、大气象,才能写就大文章、大作品、大历史,不仅要看到现象,还要看到本质;不仅要理解现实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还要提出理性的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
2017-09-08
-
文化自信·中国故事·全球化
近年来,以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速。
2017-09-06
-
在丰富活跃中开拓诗艺空间——近五年诗歌创作概述
“五年来,诗歌创作语境和拓展路径尤为丰富,别开征象。
2017-09-06
-
石一宁:丝路语境中的少数民族文学
一、丝绸之路的概念 随着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中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全球热词。
2017-09-04
-
文学的“向外转”与“在地性”——近五年来小说创作的一种趋向
“当文学过分向外,沦落为廉价宣传工具时,文学的向内转就顺理成章了;反之,当文学过分自恋,一味地回归自身,甚至回到隐私,这种向内转也就走到了尽头。
2017-08-30
-
开辟汉语文学新的可能性
“当代文学创作和评论近年、当下存在两翼,一个是向传统去汲取和看取经验,一个是继承先锋文学的经验,进行具有先锋精神的叙事探索。
2017-08-30
-
当代蒙古族小说:以游牧文化魅力彰显文学特色品质
当代蒙古族小说是族源意识与地域文化充分融合的艺术结晶,它延续着蒙古族的文化基因,依托祖国北疆游牧民族移动性生产生活方式,在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的创作最为兴盛发达。
2017-08-25
-
创新与繁荣的五年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步为诗歌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诗歌创作发表机制,释放了诗歌的内在活力,促进了诗歌的传播和扩散。
2017-08-25
-
诗歌:从点点滴滴做起
“时至今日,关于新诗和现代诗歌的研究在学术层面还不够,新诗是对旧诗的逆转,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传统,而且是一个大的抒情传统,但是现代诗歌需要更复杂、更深入、更冷峻、更个性的灵魂表达,或者说,现代诗是对抒情的逆反。
2017-08-25
-
语词与经验现实的对称——近五年诗歌观察的一个角度
诗人总是能够对于一个民族的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反过来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乃至现实。
2017-08-25
-
长篇小说的新格局新面貌
“近五年来,长篇小说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呈现新的格局和面貌。
2017-08-25
-
在收获的田野上等待
近五年以来,长篇小说繁荣的主要表现在文学图书市场的热闹和层出不穷的榜单、排行上,每年都会出现成为市场热点和文坛话题的文学作品。
2017-08-25
-
近五年中华诗词:九天时雨诗中落 万里春风掌上来
“五年来,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无论是诗词队伍发展还是组织建设和诗词活动的开展,都呈现新的活力,焕发新的光彩: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战略,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总体方针的高度;中华诗词传统教育不断深入,面向大众的诗词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广,在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砥砺精神、丰厚学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7-08-25
-
诗人是国家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诗歌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生活,也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每一位诗人都生活在现实里,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
2017-08-25
-
更繁荣,更具活力和创造性
“总体而言,对近五年诗歌发展态势的一个基本判断是,诗歌创作更为繁荣、更具活力与创造性;诗歌创作走在更开放、更多元、更包容的道路上。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