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文学:无愧于生活的馈赠
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少儿类图书有《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花儿与歌声》《布罗镇的邮递员》《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四部。
2017-09-29
-
报告文学:立足历史现实 根深枝繁叶茂
一个时期内文学创作收获的情况,时常可以在一些严肃的评奖活动中得到体现。
2017-09-29
-
长篇小说:立足本土,面向传统
演讲人:於可训 演讲地点:武汉大学 演讲时间:2017年4月 长篇小说是一种庞大厚重的文体,其思想和艺术,都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持。
2017-09-27
-
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既要坚持“文以载道”悠久传统,又不能放弃研究者应有的立场和情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给予重新解说。
2017-09-27
-
文学力量的生长——五年来青年评论家的群体涌现
“我们在理论评论领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文学评论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强,对真问题的发掘和探讨越来越多、虚空高蹈的“强制阐释”越来越少,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对当下现实更具阐释力的批评话语也正在建立形成。
2017-09-27
-
报告文学:站在时代潮头追寻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报告文学作为文学大家族中的一个门类,它以真实、直观、集中、理性、快速、大视野、大信息量以及文学特有的感染力,成为文学题材中的生力军、突击队,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几种文学体裁中的特种部队,因为当我们面临重大的、尤其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或新涌现的典型人物,以及对转型期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的记录,报告文学从来都没有缺席,并且一直走在其他文学体裁创作的前面。
2017-09-25
-
翻译是沟通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心灵之炬——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成功之路
“通过不断发掘年轻翻译人才,加强“翻译—审读—编校”全过程的把控,保证了译作的质量。
2017-09-15
-
美美与共 精彩绽放——从《民族文学》民文版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新发展
“这些翻译家为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时候既要自己翻译作品,还要当刊物的审读员,帮忙修改翻译稿件。
2017-09-15
-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自信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资源,一旦将这些资源发掘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就有可能写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2017-09-15
-
五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
“中国作协从2013年开始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就少数民族文学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扶持出版、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2017-09-15
-
在扬弃与拓展中执著前行
“近五年,仍有为数众多的散文家,倾力讲述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但这种讲述不再滞留于闲情逸致或者杯水风波,而是自觉注入了社会尺度和道德评价,进而传递出对心灵的呵护与关怀。
2017-09-15
-
深入发掘和研究近代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指写作或出版于1840—1919年间女性为作者的文学批评作品。
2017-09-13
-
戴瑶琴:世界华文小说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世界华文文学的母题,辐射怀乡恋土、血缘追索、生存焦虑、民族复兴等创作维度。
2017-09-13
-
在激荡中发展并呈现光芒
“表现时代发展,呼应时代发展脉搏,关注国计民生,是近五年来报告文学最鲜明的特色或亮色。
2017-09-13
-
从故事走向话语
文化崛起的时代是报告文学在中国文坛异彩纷呈的背景,“讲好中国故事”又为报告文学创作的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高品质的、耐读的、有文化品位的报告文学作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7-09-13
-
为绿色发展助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2017-09-13
-
悄然的生长——文学评论五年印象
“今日的当代文学评论,已然迈入中年——若把80年代视为青春期的话。
2017-09-13
-
在理论喧嚣中彰显“当代性”——五年来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观察视角
五年来,文艺创作大丰收,文艺批评兴盛,文艺理论建设更是取得长足发展,甚至呈现出爆发式扩张,各种理论话语、理论主张悉数登场,文艺理论呈现多元化繁荣发展之势。
2017-09-13
-
纪实文学:注重使命担当,聚焦中国现实
2016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一年,也是建党九十五周年和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召开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2017-09-12
-
百年新诗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
2017年恰是新诗诞生100周年,我们有必要更加深入地讨论诗歌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问题。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