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锡华:论说类文章审美含量的提升
文学作品的评判有一个审美的维度,论说类文章也需要顾及受众的读感,不能割断与审美的联系。
2018-04-20
-
当代汉语文学的语言、民族和国家认同:再论“华语语系”与世界华文文学
一 从今天已然经过十来年间的多番问难、辩白而形成的问题场域来看,Sinophone Literatrure或华语语系文学的系列申论中,最值得重视的并非“文学”,而是乍看起来好像只是缀在“文学”前面做形容词的“sionophone”和“华语语系”。
2018-04-18
-
段从学:“新诗的进步”与“新诗史”的诞生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结尾处,朱自清“按而不断”,把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新诗划分为自由诗、格律诗、象征诗三派。
2018-04-09
-
公仲: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
今年2月9日,《文艺报》发表了戴瑶琴的长文《2017年海外华文小说:情怀,小说的“眼”》。
2018-04-08
-
“新歌行”与中国近现代诗歌
引言 清末民初新旧诗体蜕变与萌生,是中国诗歌史中的重大事件。
2018-04-08
-
“非虚构”写作如何获得更大程度的解放
迄今为止,“非虚构”仍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
2018-04-07
-
2017年少数民族文学:沉实与绮艳的风景
综观2017年度的少数民族文学,看似波澜不惊,却又有着不少的惊喜。
2018-04-04
-
报告文学:行进中国的新“史记”
报告文学的叙事有着多种的可能,但毫无疑问,它首先是一种独特的时代文体。
2018-04-03
-
秦法跃:底层叙事乡土经验中的生态关怀
近年来,底层写作无庸置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2018-03-30
-
刘慧娟:灵魂的歌者
古称黔江的贵州省第一大河乌江,自西向东北横贯贵州中部,过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偏偏濡染了一片诗情,更加激活乌江的奇俊魅力。
2018-03-30
-
我们的时代没有孤注一掷的文学
北岳版的《中篇小说选粹》从2014年始,我已经编了4年。
2018-03-29
-
鲁迅原创词汇(短语)汇释(一)
引言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2018-03-28
-
山尹:伦理的限度
一.《恍惚》:她站在窗前 我惟一的野心就是观看。
2018-03-28
-
诗歌应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主体
诗人在审美创造实践中,必须自觉明确:为谁而写?为什么要写?写什么?真情表达人民意志,坚持人民性、传统性和时代性。
2018-03-28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乾嘉学派”
近些年来,学界陆续出版了洪子诚的《材料与注释》,程光炜的《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重返八十年代》,吴俊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计划出12 卷,第一卷1949-1957 已经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丛书等。
2018-03-27
-
向笔群:土家族当代诗人作品中的民间文学
一个民族的文学最初起源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
2018-03-26
-
上海儿童文学“中生代”:地域性创作群体40年的文学风貌
上海是有着悠久儿童文学传统的城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从这里开始起航。
2018-03-23
-
穷根究源的理论寻绎——论刘大先的文学批评
2013年,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南方文坛》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将“2013年度青年批评家”奖授予青年批评家刘大先。
2018-03-23
-
孟繁华:被塑造的历史与当下 ——近期长篇小说的讲述方式与姿态(上)
如何站在这个时代书写历史和当下生活,是一个作家观察和认知历史和时代生活的表征。
2018-03-23
-
刘慈欣:缺失的宇宙——浅论上世纪50和80年代中国科幻的一个特点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科幻历史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清末民初阶段的研究上,而后面的两个阶段,即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也是中国科幻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这两个阶段科幻文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