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2022-07-14

  • 从流行音乐经典到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

      近来,芒果TV、湖南卫视与香港TVB联合制作的献礼香港回归25周年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火爆荧屏,在香港与内地新老音乐人的精心演绎下,《潇洒走一回》《真的汉子》《朋友》等无数经典香港歌曲再次流行,唤起了不同年龄群体有关香港粤语歌曲的美好回忆,更是得到“Z世代”的追捧和共鸣。

    关键词:  《声生不息》2022-07-14

  • 抵制照搬跟风 反对克隆山寨

      近日,“抄袭”相关词条再次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2022-07-13

  • 邱伟杰诗剧《普及美学原理》出版

      2022年7月,诗人、美学家邱伟杰根据其学术著作《普及美学原理》改编创作的同名诗剧剧本的单行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普及美学原理》2022-07-12

  • 青山着意化为桥,引得源头活水来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2022-07-11

  • 戏曲:从“小道末技”走向一级学科

      戏曲从传统视域下的“小道末技”到当下学术体系建设中的一级学科,跨越了一道历史的鸿壑。

    2022-07-11

  • 戏比天大 精益求精

      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久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话剧艺术创造的典范性剧院,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

    2022-07-08

  • 《声生不息》:呈现港乐背后的回响和呼唤

      《乐记》记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关键词:  《声生不息》2022-07-07

  • 乘势“北上”,港乐正获得发展新动能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一曲《东方之珠2022》被广为传唱并不断刷屏,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节点,触动到了海内外几代人共同的情感记忆。

    2022-07-07

  • 周杰伦的幸运还是华语乐坛的尴尬?

      7月6日的热搜是属于周杰伦的。

    2022-07-07

  • 关于中州韵与京剧四声

      近日,读到百家号“荷露团珠”所写《再论京剧的“字音”》一文,该文强调专业京剧演员必须要过“字音”关,对此笔者十分赞同。

    2022-07-04

  • 古调传雅韵 秦音演正声

      秦腔是流淌在大西北人血脉里的慷慨之音,是黄土地上古调独弹的大秦正声。

    2022-07-04

  • 重回生活 更许纵横

      中国书法近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硬笔全面取代毛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等原因,总体上处于“被边缘化”状况。

    2022-06-29

  • 演出行业玩起“数字藏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演出行业是一个基于线下的传统行业,但在数字藏品这个时髦领域里,演出行业已经开始热情拥抱“元宇宙”。

    2022-06-28

  • 开先河与再书写:怎样把中国美术史写得好看

      在图书市场繁荣的表象下,好书仍然是稀缺的,美术史、艺术史著作恐怕尤其如此。

    2022-06-28

  • 20年来战争类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演进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回望20年来战争作品,1999年和2021年算得上两个突出的年份。

    2022-06-22

  • 夏至已至:二季度艺术类图书盘点

      夏天如期而至,闷热暑日,阅读轻松的艺术类图书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中国作家网书单艺术类图书盘点2022-06-21

  • 拥抱新场景 乐享新体验

      从轻弹柔唱的《评弹名家演唱会》,到热血沸腾的《星火与巨浪——纪念“九一八”90周年特别策划》;从京剧《锁麟囊》,到话剧《玩偶之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每周六晚,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都会准时和观众“见面”。

    2022-06-15

  • 当代流行音乐要坚持人民创作导向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2022-06-15

  • 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

      近年来,文娱领域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现象频现,“娘炮”“网红脸”“小鲜肉”“脂粉气”“邪魅态”“耽改”等畸形审美趣味一度泛滥,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不良示范,若不加以规范引导,不仅会毒害青少年的心灵,还会拉低整个社会的审美,更不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