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读刘可风的《柳青传》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 | 何琼  2025年02月07日09:15

读刘可风的《柳青传》后,我为柳青画了四幅像。第一幅是伏案写作、深入生活的文学家。我以为,体验生活就是作家到一个地方去走走,最多住上几天,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和旁观者的思考,观察受访者的生活。但柳青的扎根不仅是到访,更是一同成长;不是空头说教,而是切身实地深入生活,真心实意为村民的吃穿用度操心,尽心尽力帮助村干部解决合作化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二幅是钻研思考、调查研究的思想家。柳青的一生都在广泛阅读,钻研思考,调查研究。他在农村最基层中、在生产的第一线上思考问题、研究方法,从而解决问题。第三幅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他自学生时代就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参加革命活动。到延安,到部队,到大连,他亲自领导米脂县印斗区三乡的农村工作。解放前战斗中的千难万险,斗争中的残酷无情,他都经历过。一路走来的生活喂养了他的勇气和志气,也滋长了他的正气和定力。第四幅是拄棍倚门望女归、严慈相济的老父亲形象。夫人马葳去世以后,柳青失去了生活管家、文学助手和情感的依偎者,幸而生命的最后几年,有长女可风陪伴左右。许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父女都是在谈话中度过。本书将《柳青与女儿的谈话》单列出来,让我们从这些谈话中,了解更为血肉丰满的柳青形象。“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这是柳青写给女儿的诗,寄托了期望又寄予着志向,或也可成为我们后来者的座右铭。

访谈更多

吕进、魏巍:当代新诗的语言美学

“诗家语的‘不变’在于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求,‘变’则体现为对当下经验的敏锐捕捉。”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在人间烟火中站立

村口的树,站着就是答案。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永恒,什么是人与世界的和解。而我,不过是个幸运的倾听者,在某个夏日的午后,听见了树的心跳,也听见了自己内

散文 | 蜜糖记

在利益面前,自私者众,同乐乐者,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散文 | 解读黄河文化密码

黄河发源青藏高原,它揽雪山、越高原、穿峡谷、纳百川、造平原、九曲十八弯,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跨越5464公里,流域面

散文 | 周公难解红楼梦

《周公难解红楼梦》相关散文围绕歌词展开,借陶渊明的南山、桃花源,《红楼梦》的梦,唐僧取经等,探讨红尘中理想与现实的纠缠、人生的迷茫与坚韧,以及在磕磕碰碰中前行的生活常态,

散文 | 汉江夏日的晴空

汉江夏日的晴空美丽而宁静,繁华而热闹,令人神往而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