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在京开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鹏波  2025年07月15日08:24

开学典礼现场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夏意正浓。36位来自广东东莞各行各业、有着丰富基层生活经验的素人写作者相聚鲁迅文学院,开启了为期两周的学习时光。7月14日,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开学典礼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刘秀娟,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刘春,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持。

吴义勤在讲话中表示,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媒介的发展,人民群众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地参与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之中,深刻地改变着文艺的形态和生态。人民大众正成为新时代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强大动能,新大众文艺的潮起充分彰显了全民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从清溪村村民到西海固基层作家,再到东莞素人写作者,他们都用真挚的语言记录生活感悟、抒发内心情感,让作品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之风。新大众文艺的涌现,是文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元的标志,也是时代创造活力被充分激活的标志。

吴义勤说,东莞素人写作群,是在城市文化战略支持和良好文学传统推动下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学现象,是新大众文艺湾区叙事的实践样本。举办此次东莞作家研修班,把东莞有代表性的素人写作者聚集起来,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引领基层写作者在写作中融入现实关切和时代经验,生动地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也是中国作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有力举措、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抓手。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站位,让笔下的作品既展现现实生活的烟火气息、又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不断增强创作信心,积极提高创作能力,让创作从依靠本能的率性而为,蜕变为拥有本领的从容驾驭;坚守艺术理想,在创作中真正做到“修辞立其诚”,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以沉潜之心深耕文学沃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投入创作,以生花妙笔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笔墨芬芳。

刘春在致辞中说,今年以来,以素人写作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实践样本,“东莞文学现象”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持续“出圈”。广东省作协高度重视新大众文艺创作发展工作,深入调研掌握全省情况,谋划扶持新大众文艺创作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新大众文艺的新方法、新路径。希望大家珍惜良机、潜心钻研,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更好地坚守文学初心、提振精神力量、丰富创作知识,以文学的笔触记录生活之美、抒写奋斗之志、展现发展之果,创作出更多表现劳动者原生态生活和人民大众真实火热生活的新大众文艺精品。

武一婷在致辞中谈到,新时代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把推动文学事业发展作为文化强市建设重要内容,出台扶持政策、搭建创作平台、夯实人才培育,让东莞成为文学生长的一片热土。从打工文学的奋斗印记,到素人写作的多元表达,再到新大众文艺的百花齐放,东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学发展之路。希望东莞的素人写作者好好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专心学习、悉心钻研,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让东莞故事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注脚。

学员代表王瑛、温雄珍、熊锋、易翔在开学典礼上发言,表达了来到鲁院学习的喜悦与感激之情。王瑛从民办幼儿园退休后在一处楼盘做保洁,以日记形式记录每天所见所闻,完成了即将出版的非虚构文集《擦亮高楼》,以此折射东莞自21世纪初至今的发展历程。1999年到东莞打工的温雄珍,一直在东莞企石镇的综合市场摆地摊,写诗于她而言就是把所见所闻写下来,“写作是一种精神支撑,是自我的救赎,这就是最大的财富”。“90后”诗人熊锋生于农村、长于城市,是东莞“厂二代”,新大众文艺让他离自己的文学梦更近一步,“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东莞实验中学历史教师易翔说,东莞扶持文学创作的力度和浓厚的文学氛围激活了他的写作梦想,希望“通过诗歌对岁月和自我进行审视”。大家一致表示,新大众文艺的蓬勃发展,照亮了东莞素人写作群,让默默耕耘文学园地的基层写作者也能走进文学的殿堂,这是时代的馈赠。自己将珍惜此次宝贵机会,虚心向老师学习,真诚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深挖生活素材,努力创新创造,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让中国文学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据介绍,本期研修班是鲁院首个面向素人写作群体的文学专题班,学员均由东莞市文联筛选推荐、经鲁迅文学院严格遴选并报请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意而最终录取。其中,中国作协会员9人,省市级作协会员27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有着丰富的基层生活经验,是新大众文艺的真正实践者。为了办好本期研修班,鲁迅文学院在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期学员的具体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置。在强化思想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与新大众文艺有关的内容。课程安排上,将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学者为学员们授课,给予专业的指导;邀请国内重要文学期刊的资深编辑,通过高水准的改稿对话,为学员们的创作把脉。希望通过丰富的课程安排和多样交流平台的搭建,让学员们真正开拓视野胸襟、提升文学素养、丰富创作经验、增强使命意识。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张明远等出席开学典礼。

(摄影:程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