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舞剧《到那时》在京首演 用舞蹈方式书写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许莹  2021年03月24日08:57

3月19日、20日,舞剧《到那时》于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出品。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担任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佟睿睿担任总编导,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担任舞蹈总监,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唐凌担任编剧,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杨奕和优秀青年舞蹈家潘永超、郭亦鸣、李祎然领衔主演。

该剧聚焦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市黄埔区,以当下具有创造力和科技实力的创业者为主角,立足当代高新科技浪潮大背景,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闪耀着奋斗与梦想的光芒,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的当下,该剧用舞蹈的方式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是对改革开放史艺术而生动的诠释。

《到那时》在舞蹈语汇、舞台呈现等多方面做出大胆尝试。该剧在独舞、双人舞、群舞等不同形态的舞段编排上匠心独具,尤其是“浪潮”等群舞段落,运用了现代舞的创作思维,融入了更多元的舞蹈语汇,突破了以古典舞为基础的表演者们的身体界限,寻找到更具情感冲击力的肢体表达。该剧舞台呈现追求凝练、纯粹、高级的审美气质,没有繁复的装置、花哨的技术、堆砌的手法,以线和面构成的几何图形作为视觉表达的主要工具,利用多媒体与灯光的光影作用构成多变化、多层次的视觉空间,充满现代感、科技感与未来感。此外,大量使用框架结构的脚手架构成舞台的主体,脚手架相互联系,以垂直和平行的线条创造不同空间,为演员提供了更多的表演层次和支点。据悉,该剧已获得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资助,并将于4月1日、2日走进广州大剧院。

访谈更多

苏童:写作服从于隐蔽的“文本暗磁场”

“文本是暗磁场,隐蔽的磁力引导你的叙事方式,故事的走向,甚至决定你每一个句子。其实我的写作从未刻意要关注什么,舍弃什么,只是服从那个磁场而已。”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何处人生不作别

关于离别的断想及其他

诗歌 | 庭院的月光(组诗)

石磨“吱呀,吱呀”响着/只有她知道/哪个关节响起的

小说 | 我与落日的长河

后来,我没有彻底留在草地,也没有彻底离开草地,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

散文 | 青云河畔

一位老人的离去,常意味着一个无名家族数代记忆的断流。在乡土中国广袤的血脉传承里,无数如我家般普通的家族,其智慧与故事,大多仅赖口耳相传,其生命不过七八代人。

散文 | 山月

《山月》以山水为镜,映照生命哲思,语言朴实如溪石,意境澄澈若山月,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完成对灵魂归处的永恒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