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学“天山”之下
《民族文汇》自1981年创刊,在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见证了新疆多民族文学的繁荣。
2025-10-14
-
葡萄还是石头
文学中有一种巧妙的美感,它体现在非二元性之中,而这种非二元性又与二元性密不可分:如描述黑暗中的光亮,与光明中的那抹阴影,以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如描绘一片俯首帖耳的密林,与一只飞速穿梭于其间的小鹿,以达到一种含蓄的诗意。
2025-10-14
-
替那些无言的草木虫鱼说话
我对文学最初的印象,源自20世纪90年代。
2025-10-14
-
把山川草木穿在身上——评楚槐序诗集《群山,篝火与月亮》
当身边的同龄人大都在城市的喧哗中寻找自我时,楚槐序,这位出生于新千年的侗族小伙子,却远离浮躁,孤独地用诗歌抚摸故乡黔东南。
2025-10-14
-
“青”出于“蓝”,诗意依旧——读张雪云散文集《青寨》
苗族作家张雪云作品集的题目大都简约,比如《蓝渡》和《青寨》。
2025-10-14
-
万物生长的证词和献诗——海勒根那小说美学探究
小说创作逾30年的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已出版《骑马周游世界》《请喝一碗哈图布其的酒》和《白色罕达犴》等中短篇小说集。
2025-10-1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云南文学逐渐形成了“边地+民族”“城市+现代”两个创作传统,80年代后,一批云南少数民族女作家在这两个传统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动态多样的格局书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生动注脚。
2025-10-10
-
雪域文心映华章 笔墨生香绽新芳
“向祖国汇报——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文学成就展”现场 李鹏 摄 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雪域高原的文学创作便与时代同频共振,在60载的岁月沉淀中,走出了一条从萌芽到繁荣的发展之路。
2025-10-10
-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书写观察
主持人语: 鲁太光是一位对现实新事物特别敏感的文学批评家,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学术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书写。
2025-09-30
-
雨水中扎根
拉萨的夏日历来多雨,今年尤其如此,空气中居然弥漫起了湿润的气息,像极了我成长的小城林芝。
2025-08-01
-
不同时间与空间交汇点的相遇
对于一个青年写作者来说,谈论自己的文学观多少有些不成熟且不自知。
2025-08-01
-
从房间到稻田 由狭窄而宽阔——理解陶丽群《插秧季》的多重维度
在广西当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的文学创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25-08-01
-
以在地视野书写文化内部丰富图景——论梅卓长篇小说创作
纵观梅卓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到她展现了藏族文学从社会叙事向精神叙事的转型路径。
2025-08-01
-
安纹忠报告文学集《乌勒苏泊》:深情书写凉山民族团结新篇章
2025年是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90周年。
2025-08-01
-
多元文化熔铸而成的文学世界——写在《尹湛纳希全集》出版之际
尹湛纳希(1837—1892)是近代杰出的蒙古族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画家。
2025-08-01
-
胡游:少数民族文学书写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胡游,女,1994年11月生,汉族,湖南湘潭人。
2025-07-14
-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意性书写,对时代气息的敏锐捕捉
一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多民族诗歌,从传统纸媒到已然常态化的网络,多路径交叠的采撷,更能凸显当下的鲜活现场,映现出多民族诗人如石榴籽般相融互嵌的创作现状。
2025-07-02
-
各民族文学对生态文学观念的拓展与重构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态文学已成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2025-07-02
-
波澜壮阔的雪域史诗 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025-06-30
-
雍措散文集《消失的故事》:以文字重构一个村庄
我喜欢上雍措的作品,是在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时。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