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土生金》:八桂大地的壮阔报告
南中国广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2025-01-06
-
历史视角下的人性显微
满族作家马伯庸擅长以微观的历史视角重新架构宏大的历史叙事,在历史的裂隙中寻惊雷、见温度。
2025-01-03
-
记录民族交融,文学有何独特优势?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这是不同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也是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形成的基础。
2025-01-03
-
萨日娜:蕙质兰心 “绣”美生活——读牛海坤报告文学《让世界看见》
新时代以来,产生了众多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让世界看见》便是其中一部。
2024-12-27
-
石一宁:述说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阅读刘霄的长篇小说《白牛》,是一次十分新奇的接受体验。
2024-12-19
-
雷锋精神的诗性表达
不久前,我有幸读到诗人萨仁图娅的新著《雷锋!雷锋!》,不禁为之一喜。
2024-12-09
-
深情的共同体
“你的生命我的生命,原本就是一条命”,这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一首歌曲的歌词。
2024-12-07
-
以青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2024-12-06
-
未竟
祁十木,1995年生于甘肃,回族,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2024-11-05
-
给生活添加慈悲的滤镜
王熠,1988年生于安徽,满族。
2024-11-05
-
当代北疆草原生活的全景式书写
对于久居南国的我,地处北疆的内蒙古大草原总是给我一种遥远边地的美好想象。
2024-11-05
-
那些温暖明亮的乡愁
纳西族作家、学者白庚胜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涉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
2024-11-05
-
史诗记忆 英雄崇拜 精神原乡
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六祖史诗》和《支格阿龙》等是“60后”彝族诗人文化寻根的源头,并在其创作中有所体现,例如神人形象“雪子十二支”及祖先英雄“六祖分支”。
2024-11-05
-
编选文学选本应持什么样的标准
假如历史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文学就是两岸的风景。
2024-11-04
-
台湾少数民族生态书写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24-11-01
-
采集民族之花的芬芳,酿成艺术的蜜糖
在从事民族事务工作的那些年里,我的足迹遍及许多民族聚居地。
2024-09-11
-
“让更多众生听见的大声音”
摘 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语境中,生态文学创作如何实现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生态文学研究如何以同频共振性反映当代中国现实并彰显本土意识与文化自信,是生态文学批评自主理论建构的关键所在。
2024-08-30
-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牧民》:中国牧民杰出代表的精彩呈现
《中国牧民》,布仁巴雅尔 杨楣 著,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近年来,关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其中不乏令人称道的佳作。
2024-08-15
-
骏马奖评委和获奖代表:文学创作如何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独特的“文以载道”作用。
2024-08-15
-
共绘绚烂民族画卷
中国故事中的“三重辩证关系”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述评 纵览参评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百余部长篇小说,不难发现其中形成的几种主流叙事模式:或以个人奋斗、家族传承、地域发展为缩影,以线性之轴推演“成长史”,展示历史的沧桑变幻;或深描特定时空的民族文化,细剖多种文化的交织互动,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交互中展开自己的故事;或立足于当代视野,勾勒崭新时代境遇下文化转型与交融的进程。
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