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向阳:女性的文学力量
妇女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女性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女性对社会的文化思考,也已成为整体社会向前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
海勒根那《骑马周游世界》:远遁、寻找与世事
我们像两个诗人那样谈起了世事。 我说:“我寻找一只青鸟都快寻找一辈子了,也没找到。” 牧羊人说:“这和我岂不一样?我放了一辈子的羊,可这无数的羊里没有一只是我的。” 我说:“这不一样啊。你瞧你每天都守着羊,羊是你的和不是你的有什么区别呢?”
ZUO JIA YIN XIANG
01阿来:一本书是自然发生的
灵感来的时候,阿来会“强制”自己不写,等又一次产生写作冲动,再抑制下去……
02杨啸:内蒙古儿童文学的领头雁
杨啸先生从河北老家来到内蒙古,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用笔描绘一个个绚丽多姿的儿童世界,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乐……
03黄毅:倾心书写新疆,是幸运也是责任
我出生在新疆石河子下野地,我的童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个兵团团场度过……
04扎拉嘎胡:内蒙古草原文学的“蒙古马”
那时候我们常去扎拉嘎胡先生家,一壶浓浓的茶,茶是云南的滇红。
坚定文化自信 为文化强国建设汇聚能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来源:中国民族报丨文静2021/03/09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验文本。
来源:《西藏研究》丨丹珍草2021/03/02
壮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塑造与文化解读
壮族英雄史诗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包括莫一大王、布伯、汉王、王曹、岑逊王、金伦王等,以男性形象为主。这些英雄形象的产生与时代的发展变化、壮族先民观念的转变、社会信仰的作用关系密切,史诗的叙事特征明显,稻作文化底蕴深厚。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丨李斯颖2021/02/19
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书写话语转向观察
近年来的少数民族小说,有着丰富的创作面向,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在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的创作中,原本较为固化的书写模式,在遇到新的时代情境之际,不再仅仅限于对民族风情的表述或者纯粹的乡土抒情,而是裹挟着更多的时代内涵,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风格转向。
来源:《民族文学》丨邱婧2021/01/27
2020年少数民族散文:见证与铭记
每一次的年度创作扫描,都总觉匆促,收揽盘点之余,也总觉错失甚多。所幸的是,春华秋实,暑往寒来,不平凡的2020年里,《民族文学》的散文、报告文学和其他体裁的创作,仍似常年,收获满满。
来源:《民族文学》丨李林荣2021/01/20
《草原》杂志2020年度刊发作品综述
通过阅读其在2020年度所刊发的作品,能够充分感受到这片文学世界的辽阔和丰饶。我尤其注意到,在这一年里,《草原》敞开了自己的胸襟,既刊发了聚焦日常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也有不少充满隐喻性的先锋文本。
来源:《文艺报》丨赵卡2021/01/08
2021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申报通知
2021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申报时间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截止。
来源:中国作家网丨2021/01/07
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的新向度
本文分析了新疆当代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跨族际文学传播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进而提出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研究的主要向度……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学报》丨艾光辉2021/01/05
当“民族”遇见“新部族”: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中的身分认同问题
网络空间不仅容纳传统的、稳定的少数民族身分认同方式,也推动了自反性 的个体身分建构,和以兴趣和情感为基础的“新部族”集体身分建构。
来源:“民族文学学会”公众号丨周兴杰2020/12/23
第四届民族文学史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20年年会暨第四届民族文学史料学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协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丨任淑媛 黄鸣 2020/12/16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格绒追美是康巴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作品多以藏地村庄为背景,辐射整个青藏大地,描绘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艺术地展示藏地风俗、传统、文化、人文、地理及其在时代风云中的变迁……
来源:《阿来研究》丨马迎春 2020/12/08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心态变化探微:以"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心
比较沈从文撰写于 40 年代前期与后期的文章会发现:沈从 文对“五四”精神本质特征的阐释从赞颂学生的青春之气变为主张学者的君子之风……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丨黄莹 2020/11/25
探寻新时代民族影视创作新路径
民族影视的理论深耕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影视审美文化领域的投射。本届论坛主题发言围绕民族影视的经验总结和发展思考这一课题进行交流探讨。
来源:中国民族报丨周芳 2020/11/18
格萨尔史诗曲名辨
格萨尔史诗曲名和曲调之间的关系是格萨尔音乐研究领域长期关注的话题,但对于二者是否彼此对应,学者们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丨姚慧 2020/11/06
2020《民族文学》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在京举办
近年来,《民族文学》举办过多届不同少数民族文种的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在推介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传播少数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值此之际举办《民族文学》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作家网丨李英俊 2020/10/24
一个藏人的村庄史:格绒追美创作论
格绒追美是康巴作家群中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向度的作家。他以多种文体,多角度多层面地书写着青藏高原,康巴大地。对民族文化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情感,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立场,使他自觉地参与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建构中,不断突破自我,为藏族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丨严英秀 2020/10/19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京颁奖
铁凝表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展现着2016年至2019年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丰盛收获。当人们阅读这些作品时,一定会为大地、为大地上的人民、为人民创造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而感动、而赞叹。
来源:中国作家网丨黄尚恩 2020/09/26
新作品丨归去来
一片空旷的高地,简直要装不下就要溢出去的富丽春色。桃、李、山樱都已花事荼蘼,满枝的新绿蓄势待发,一派油亮……
新作品丨红土地上的秀美人生
百坭,这个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的地名,深藏在广西百色偏僻的大山之中,毫无知名度。然而,因为一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后来的“百坭”名扬天下……
新作品丨旧时光里的年
腊月底的清晨,空气依旧是清凛冷冽的。当朝阳从黛青的山峦间跳脱而出的时候,乡间小路上,赶年集的人流渐渐稠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