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译”出发,以“译”为媒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50个年头。
2025-03-26
-
以译为媒:向世界讲好敦煌故事
敦煌是古代中原与西域间的交通要冲,长期处于多民族共居的局面,形成了多语言、多信仰并存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与文化自信的敦煌文化,也映射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厚历史底蕴。
2025-03-20
-
诗人穆旦之外的那个翻译家查良铮
写诗时,他署名“穆旦”,而作翻译时,他则多署本名“查良铮”(还署过“梁真”)。
2025-03-19
-
沈从文:乡土文学在法语世界的文化之旅
沈从文被《世界报》《新观察家》等多家法国主流媒体誉为“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025-03-13
-
“翻译是一个放下自我的过程”
王智涵,青年译者,译有《月球城市》《金色笔记》等 这趟旅途的开启 至今还记得,我人生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从表哥那里借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的我不到十岁,但还是看完了整本书。
2025-03-06
-
老舍译文《但丁》中的“R. W. Church”是谁?
理查德·威廉·丘奇 1931年12月10日至1932年3月10日,时任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1930—1934)的老舍以“舍予”之名在《齐大月刊》(三至六期)上连载译文《但丁》,全文长达130余页,首刊译文第三期还在题名后标注原著者系“R.W. Church”。
2025-02-24
-
《随园食单》的文化价值与译介传播
演讲人:董晓波 演讲地点: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翻译文学经典研究课堂 演讲时间:2025年2月 董晓波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涉外法治与“一带一路”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5-02-22
-
罗念生:诗、翻译与古典学
1986年,罗念生在雅典卫城上 人物小传 罗念生(1904—1990),四川威远人,古典学家和翻译家。
2025-02-14
-
悠远的影响,恒久的事业
鲁迅译《毁灭》手稿 上海鲁迅纪念馆 藏 鲁迅肖像 汤小明 作 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称得上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2025-02-10
-
埃及汉学家、翻译家阿齐兹:“中华文化包孕着世界性意义”
每当谈起中国文化,阿齐兹(Abdel Aziz Hamdi)教授总是兴致勃勃,这位埃及汉学家将半生奉献给了中埃文化交流。
2025-01-23
-
译注版《贝奥武甫》出版
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位列欧洲中世纪四大史诗之首,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第一座丰碑。
2025-01-20
-
译者三事读写改
晚清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一百多年来的译者、读者、研究者基本上都同意,也许大家对“雅”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来说这三条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极具概括性,是站得住脚的。
2025-01-10
-
“傅译传人”罗新璋
傅雷1963年写给罗新璋的一封信。
2024-12-23
-
瑞士学者林小发:17载译成德文版《西游记》
近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在海内外引发阅读《西游记》原著的热潮。
2024-11-18
-
德语翻译家谭余志:93岁,还想在文化输出上做些贡献
今年93岁的谭余志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师从德语界的泰斗祝彦。
2024-11-14
-
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新时代的中国
6月18日,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2024-11-06
-
毛尖:又一次诞生——洪子诚和世界文学
马雅可夫斯基广场上的问题 十好几年前,洪子诚老师到俄国旅游,旅游车把他们直接拉到吃晚饭的北京饭店,一座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期修建的、斯大林式的宏伟建筑,吃完洪子诚发现前面广场中心有一个高大塑像,走近一看,啊,马雅可夫斯基!洪子诚说:“我骤然意识到,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想到他,也没有读他的作品了。
2024-09-29
-
叶君健:别传新声于异邦
今年是作家、翻译家叶君健诞辰110周年。
2024-09-14
-
文学翻译是文化、思想与人心的沟通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2024-09-11
-
汉学家苏独玉:中国民俗学国际传播的使者
苏独玉(Sue Tuohy)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的杰出学者,多年来苏教授致力于中国民俗学研究,是享誉世界的汉学研究者。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