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聚变式的小说冲击波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总爱写毛线般纠缠不清的句子,和看似“混乱”异常的大部头。
2023-07-12
-
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安德烈斯·埃雷拉在他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上世纪8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班牙关于中国的研究并不充分,高校对中国研究的热情尚未觉醒,有限的进步往往是由某个具体项目或个别学者推动。
2023-07-05
-
攀登者——记《资本论》翻译者张钟朴
1953年夏天,当23岁的张钟朴去中共中央编译局入职时,应该会想起1944年小学毕业后考上的天津工商学院附中。
2023-07-02
-
《两种孤独》译者侯健:回归拉美文学爆炸原点,理解孤独
《两种孤独》记录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的一次对谈。
2023-06-30
-
朱光潜一封信引出《堂吉诃德》翻译史
2019年出版的《朱光潜年谱长编》收有朱光潜写给长子朱陈(式粤)的30封信,第一封信内容是朱陈有意翻译《堂吉诃德》(Don Quixote),托朱光潜购买借阅英译本。
关键词:  《堂吉诃德》2023-06-26
-
中阿典籍互译的启示:文化交流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双重推动
202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承担中阿典籍互译项目的五洲出版社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成果发布会。
2023-06-21
-
安妮·埃尔诺:带来更多的知识和自由
安妮·埃尔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女作家。
2023-06-20
-
西译的“复照”
王维的《鹿柴》是其山水诗的代表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23-06-19
-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018年,作者为杨苡期颐寿专门制作了纪念册(吴晓梅摄) 杨苡先生挟着墨迹未干的“口述自传”,优雅地一转身,化作一片白云,融入蓝天,与自然同在了。
2023-06-14
-
优质的重译须有新的发现
英国国家剧院2015年版《哈姆雷特》剧照 优质的重译必须在他人译文的基础上,有许多处新的发现,有突破性的改善。
2023-06-09
-
孙犁作品的出版与海外传播
孙犁作品荟集 不同版本的《荷花淀》 今年是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诞辰110周年。
2023-06-02
-
《贝奥武甫》增订版缀言
《贝奥武甫》初版的译注,大约始于一九八七年秋,八九年春完成,次年元月定稿付梓。
关键词:  《贝奥武甫》2023-05-16
-
“巴蜀译翁”杨武能:花60年做文学翻译的人,以后不会有了
杨武能的成名作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托马斯·曼的《魔山》则是他最满意的代表作。
关键词:  杨武能2023-05-08
-
蒲隆谈英美文学翻译
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评价道:“约翰生之于英国,犹如爱默生之于美国,歌德之于德国,蒙田之于法国:他们都是民族的圣贤。
-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吴元迈先生的学术研究
吴元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俄国文学专家和文艺理论家,他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领导,还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评审组组长、《外国文学评论》主编、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
2023-04-18
-
吴元迈同志逝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吴元迈同志因病于2023年4月17日凌晨两点二十三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关键词:  吴元迈2023-04-18
-
参与创造文学的汉语和汉语的文学
3月18日下午,首届中国青年文学翻译家论坛“创造文学的汉语和汉语的文学”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2023-04-11
-
潘庆舲:一生钟情波斯文学
潘庆舲 波斯文学,一种遥远而典雅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3-04-10
-
纪念冯至逝世30周年:未完成的研究与诗意延宕
冯至晚年 今年恰逢冯至逝世30周年,斯人虽已逝,而他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并没有像他所钟情的诗人杜甫在《梦李白二首,其二》中所言,遭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关键词:  冯至2023-04-07
-
择一业钟情一生
3日上午,当90岁的庄绎传老先生登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领奖台时,精神格外矍铄。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