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选好译本 爱上名著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小惠  2025年07月16日09:29

翻译是传递思想和文明火花的过程。在近期举行的“爱上名著,从选好译本开始”阅读分享会上,我耹听了翻译家和出版家们对于世界名著选版的看法。专家结合《小王子》《动物农场》《老人与海》《佛兰德斯的狗》《小毛驴之歌》这五部经典,分享了对书中亲情与爱情、权力与成长等永恒话题的深入理解,以及解析经典译作的文学价值以及优质译本对阅读的重要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西方经典名作的大门。

《老人与海》的译者李文俊先生和《小王子》的译者郭宏安先生曾是刘文飞在社科院外文所的同事,也是他十分敬重的两位前辈。在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刘文飞的记忆中,前辈翻译家们对待翻译事业无比热忱和纯粹,两位先生写的译作副文本的文采以及文本中表达的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令人钦佩。两位前辈是他多年来学习的榜样,出自这些名家之手的译本是值得读者挑选并反复阅读的。大家可以去寻找你最心仪的译作,它就是你的那朵玫瑰。世界上有太多的玫瑰,但是你爱的可能只有一朵,最好也只有一朵,就像小王子拥有的独一无二的那一朵一样。

“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碰撞,其实是在我们每个读者自己的心灵与脑海中发生的。”回溯自己学生时代的阅读历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许小凡坦言,自己对中文始终怀有一种十分珍重与珍惜的情感,这也使她最终成为一名文学译者。学生时期,《小王子》《要塞》《小毛驴之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优秀翻译作品以其高质量的文本内容,激发了她对文字的热爱。许小凡后来通过学习英文、做文学翻译来迫近中文,也是因为小的时候深受这些译作的影响。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感慨,在他所接触的老一辈翻译家中,很多人翻译并非是为了赚取稿酬,而是出于真正的热爱。他把这些翻译家们称作“盗火者”——从异域“盗”来文化的火种。“这些翻译家非常了不起,他们不是简单地把一本书从一个语种翻译成另一个语种,而是把思想和文明的火花带到我们国家。一代代翻译家薪火相传,传的不仅是翻译技巧,更多是把异域的文化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我们的肌体。所以中国文明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翻译家的巨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

刘文飞的观点是,选择好译本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第一,选择高水平的译者。站在一个专业译者的角度,译者不能有自己的风格,优秀译者的翻译风格应该就是原作的风格;而对读者来说,挑选好的译者也是一件“功夫活”,需要大量阅读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和审美偏好。第二,了解不同语种的风格差异。中国几个大的语种文学都有各自的翻译传统,读者可以了解各语种的翻译风格,将此作为选择译本的标准之一。第三,在旧译、新译和重译本中审慎挑选。不一定非要选取最新的译本,但“文学名著的重译有一定的必要性,一个好的新译本一定会有译者所注入的时代性”。

如何挑选好译本的方法见仁见智。许小凡认为,首先可以考虑值得信赖的出版社的作品。其次,她对出版社将原文附于译文后的做法表示赞同,“这对于译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对译文质量的把控是有益的”。再次,译作的副文本也能够为译本添色:“对读者来说,译者的译序和译后记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进入世界文学经典的语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文字观照译者作为作品共同创造者的心灵质地。在这些译作副文本中,我们可以了解译者真正的水平,这能帮助我们挑选译本。”

韩敬群从读者和出版人的双重身份出发探讨了这一问题。作为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出身的读者,他在挑选读物时会更注重书籍的版本,例如,读杜甫的诗,便可着重考虑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杜诗镜铨》、中华书局的《杜诗详注》,选本则可考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涤非《杜甫诗选注》。韩敬群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虽主要致力于出版中国当代原创文学作品,但对待外国文学翻译作品,也同样秉持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各个语种最优秀的译者打交道,竭力为读者出版高质量的译本。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译本的选择可以从比较简单的法则开始逐步深入:“说到底,译事三难‘信’‘达’‘雅’,翻译第一要准确,第二要通达,第三要文辞优美,这个准则大体上还是不过时的。”

优秀的译作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其既尊重原著精神,又充分发挥了中文的表达优势。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不少读者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挑选译本的方法,也对重读经典产生了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