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僧背后的阴影
佛教之进入中土,确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
2025-07-01
-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2025-07-01
-
王国维的“境界”说及“真意”“真情”
“境界”既涉乎对象又离不开主体,是中国文化从目的、意义层面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2025-06-30
-
“红楼第一菜”之谜
《红楼梦》状写“吃喝玩乐”之精彩,古今中外小说无出其右者。
2025-06-30
-
夏季凉饮酸梅汤与老北京的掌故旧闻
作家陈建功在其《寻找酸梅汤》一文中说:“盛夏溽暑,卖酸梅汤的可称为旧京一景: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
2025-06-30
-
惟有绿荷红菡萏——荷花文化漫谈
自古以来,荷花因其美丽姿态和象征意义,深受人们喜爱。
2025-06-27
-
明清的“高考移民”:金山卫学冒籍案与学额之争
洪武年间,明廷出于“备倭”的目的在今上海地区设立金山卫。
2025-06-27
-
金玉为何是良缘?
《西游记》唐僧师徒路过平顶山莲花洞,孙悟空骗得紫金葫芦,收了银角大王,随即来到洞口叫阵。
2025-06-26
-
诗仙梦景多奇阔
李白和梦的渊源不一般,他的名字,据说就来自一场梦。
2025-06-26
-
辋川:一个经典文学景观意象的形成
辋川,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秦岭北麓。
2025-06-26
-
八指头陀的诗中真情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称他为“当世第一流诗僧”;王闿运称其“近代方外之工吟咏者”,当推他为巨擘;钱仲联《近代诗钞》著录僧侣诗人仅两家,他为其一;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论他的诗,具有“额外”“别派”之面目与成就。
2025-06-25
-
殊方异物如何进入文学?
中国古代原有犀牛,亦产犀角,华南以及华北大平原上都曾出现,且人们能清晰地认识到其特殊价值。
2025-06-25
-
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桥段:“八百里快马加鞭,速速送达!”望着骏马飞驰、绝尘而去的画面,不禁让人好奇——“八百里加急”真的意味着日行八百里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千里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2025-06-25
-
陈胜的知识世界
陈胜与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推动了众多反秦运动的兴起,使得秦在内外交困下崩解。
2025-06-24
-
种荔枝这件事 汉武帝没做到 宋徽宗做到了
《新唐书》中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2025-06-24
-
“史蕴诗心”:司马迁的诗学与史学
司马迁多次论及《诗经》《离骚》等诗歌的主旨内容及其艺术表现,并时而引诗以寄寓自己对历史的评判,或传达传中人物的情感,蕴含了较为丰富的诗学思想,其诗学思想对《史记》的修撰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体现了《史记》史学与诗学交融的特点,钱锺书谓之“史蕴诗心”(《谈艺录》)。
2025-06-23
-
吃鲜儿 送扇子 熏蒿 祭祀 藏在夏至里的风物记忆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虽然算不上什么节日,但从古至今却传承着许多民风习俗,尤以“夏至面”知名,故有“冬至馄饨(饺子)夏至面”之说,而清代《帝京岁时纪胜》有“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的记载。
2025-06-23
-
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走进江苏省苏州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所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学校创办者范仲淹的花岗岩雕像。
2025-06-20
-
吴与弼《日录》中的世情及其超越
吴与弼(1391-1469)是明代中前期的著名理学家,世称康斋先生,江西崇仁人。
2025-06-19
-
唐人选本的“标榜之风”
唐人选本存在“标榜之风”,说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国秀集〉提要》:“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