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篇小说的篇幅问题
文学作品的文体划分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2024-03-27
-
观察春天来临的不同方式
随着春日逐渐来临,2024年2月以来,《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陆续推出新刊,既有张炜、刘醒龙、刘庆邦、李敬泽、鲍尔吉·原野等著名作家的全新作品,在历史深处与当下社会生活的互动中展开探索,也有来自青年一代作家的新鲜亮相,围绕城镇生活、个人成长、性别经验等话题展开写作。
2024-03-25
-
文学现场|科技文明的时代,传统文学何为?
重新思考我们的坐标和立场 丁 帆 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我说这个切口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它触发了我思考一个新的课题。
2024-03-23
-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新变
2024年伊始,文学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老牌杂志《人民文学》《收获》的“直播出圈”:先有年初《人民文学》在直播当晚4个小时内,获得8.26万套的订阅量和1785万元的成交额;后是《收获》全年双月刊售出7.32万套,长篇专号售出1.5万套,超1246万元的销售额。
2024-03-22
-
文学期刊发行要面向“大圈子”
相对于网络这个“大海洋”,文学圈只是个“小圈子”。
2024-03-22
-
赵霞:几乎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寓言气质
在近年的阅读、研究和写作中,“故事与寓言的关系”是我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2024-03-21
-
文学杂志为什么要上网络直播?
文学杂志为什么要上网络直播?神秘地待在象牙塔里不好吗?作家和编辑为什么要抛头露面谈论文学,“高洁”地坐在书斋里不好吗?也许,在一些批评者的眼中,走过一个多世纪的文学期刊早已是博物馆里的蝴蝶标本。
2024-03-20
-
新跑道与文学的新质生产力
1月23日,《人民文学》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 2月28日,《收获》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 找寻读者是紧要的事 2024年开年的两场文学直播,将《人民文学》与《收获》两本历史悠久但相对于其辉煌时期又沉寂已久的文学刊物再次推回到大众视野当中,这次文学与互联网的碰撞产生的热度,带来的影响令人惊叹,已远非“奇迹”一词所能涵盖。
2024-03-20
-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去熟悉化”的若干思考
● 摘 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对现有经验进行再陌生化处理,反思、质疑、修正文学史建构和文学批评中已经累积的成果,特别是文学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方法、逻辑和论述等。
2024-03-07
-
当下我们如何重读中国传统经典
“当下我们如何重读中国传统经典”,此话题涉及三个关键词,“当下”“经典”与“重读”。
2024-03-04
-
创意写作获批二级学科是否让“中文系培养作家”成为可能?
编者按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网站发布了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
2024-03-04
-
类型文学或人工智能,谁改变了严肃文学的边界?
如今讨论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界限,还有没有必要?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现代小说经由作家与批评家的努力,将严肃文学从古老的类型文学土壤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骑绝尘的典范代表,从知识界到大众,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两者形象的分离乃至对立。
2024-03-02
-
平移还是平行?这不是一个问题
以往很长时间里,文学刊物都在人们的文化生活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4-02-29
-
文学会被AI取代吗?不妨看看AI的回答
现年33岁的九段理江(Rie Kudan)最近凭借科幻小说《东京都同情塔》获得了日本最负盛名的文学奖之一芥川奖。
2024-02-28
-
不能因为创新的技法, 丢弃小说的基本常识和规律
要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艾·丽·伏尼契的长篇小说《牛虻》了,它在我的人生成长道路上,在我世界观的形成中,在我的价值观的定位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迹。
2024-02-28
-
《人民文学》直播“出圈”与“杂语时代”的文学
龙年新春前,《人民文学》携手“与辉同行”进行直播,一度火爆出圈。
2024-02-28
-
什么是未来诗学?——关于当代诗困境与危机的历史反思
一、引言 翟永明的新诗《全沉浸末日脚本》,巧妙传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危机意识,比较起来,与根子《三月与末日》中个人化的“末日情绪”非常不同,这两首诗也因此标注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的历史意识,前者代表了“后革命时代”的历史意识,后者则可以标记为“后人类时代”的历史意识。
2024-02-26
-
恢复中国文学与文化、生活的内在一体性关系
文学是有根的诗意。
2024-02-23
-
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创意写作的传统、现状与未来
● 摘 要 创意写作热潮在当下方兴未艾,论文梳理了创意写作国内、国外两条历史传统。
2024-02-22
-
文学榜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 丛子钰(青年批评家,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观察者 潘凯雄(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副总裁) 王春林(评论家,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大先(评论家,中国社科院民文所研究员) 吴 越 (《收获》杂志编辑) 石一枫(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陈楸帆(作家,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戴潍娜(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战玉冰(青年批评家,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 梁 豪(青年作家,《人民文学》编辑) 三 三(青年作家,获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王苏辛(青年作家,编辑) 罗 昕(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袁 欢(《文学报》记者) 背 景 每到年末,各类文学榜单就会在公共媒体和自媒体上密集发布。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