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叙述成为一种感觉——读《淑女》
当一个作品宣扬自己的叙述中涵盖了多大多厚重的主题,也许读者应该警惕。
2024-06-12
-
山川中的有情书写:读刘大先《所爱在远方》
“山川志”是“文坛多面手”刘大先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挂职锻炼期间实地考察之后及物的、在地的非虚构写作,也是他“不断刷新和突破自己的学术研究边界”、“立足学术,更要走出书斋”知行合一理念践行的结果,他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书写中国故事,其中不仅流露出他一如既往的宏阔视野,显示出他作为学者的理性气质,而且呈现出他作为“文艺青年”的“有情书写”特征。
2024-06-12
-
“同代人”评《青年文学》“新女性专号”:普通女性的勇敢
刘启民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
2024-06-12
-
《星火接力》:英雄叙事的另一种可能
英雄叙事,特别是英雄题材报告文学作品,其叙事方式多是以英雄人物为主人公,以英雄壮举为主体内容,进而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彰显英雄主义精神。
2024-06-12
-
《归潮》:文学表现地方性的一次有益探索
陈崇正的长篇小说《归潮》(花城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以碧河镇陈、林两个家族四代人的奋斗史,以及横跨潮州、曼谷的生活广度,反映潮汕人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命运变迁和独特的文化精神图景。
2024-06-12
-
《远方的山水》:“苍溪之水终于澎湃成大江大河”
陈崎嵘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远方的山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广元东西协作实践》,题目诗意,内容坚实,主题鲜明。
2024-06-12
-
《雪花睡在枝头》:由自然进入生命的哲思
郭保林在新出版的散文集《雪花睡在枝头》中,以生命本真状态的哲思高度来写自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
2024-06-12
-
告别的年代——读辽京的《肾上腺素》
如果说,每一部小说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歌,那么,我一厢情愿地认为,辽京的短篇小说大约孕育自罗大佑的《告别的年代》。
2024-06-10
-
鄢莉:十八岁现象与不再出走的青春文学
“我是逃逸者海男,吸尽了人世间的味道/味蕾已开始回避追逐的蜜糖/我是逃逸者海男,固守在自己的家门/经历着一年四季的轮转不息的考验”(《我是逃逸者海男》)。
2024-06-10
-
《登春台》与新时代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征
自从进入新时代以来,“讲好中国故事”就成为中国小说家的共同追求,长篇小说创作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长篇网络小说和长篇科幻小说愈发繁荣,传统型的长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艺术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如梁晓声的《人世间》、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徐则臣的《北上》、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王跃文的《家山》、葛亮的《燕食记》、艾伟的《镜中》等长篇小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06-10
-
推移与抒情:《河山传》里的世情、天地和众生
一 此“河山”非彼河山。
2024-06-10
-
《百万现钞》:又一曲“情途末路”式的爱情悲歌
乍看小说题目《百万现钞》,难免令人联想到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那百万英镑,也是现钞呢。
2024-06-10
-
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
2024-06-10
-
蒋在小说《许多》:“归来”何尝不是另一种成长
蒋在的小说《许多》发表于《花城》2024年第1期的“新女性写作”专栏,故事的视角从遥远的异国转向此地,讲述三个女性在遭逢不同的人事际遇之后,彼此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2024-06-10
-
《领潮》:“抬头”与“低头”的智慧人生
纪实文学是以宏大叙事和发掘时代精神见长的文体。
2024-06-10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底蕴
《道泉记》张生全/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张生全的《道泉记》是一部赓续四川乡土书写传统的作品。
2024-06-09
-
拥抱灵魂的金色梦乡
“以美文的形式抵达如此宏大深邃的主题,苏沧桑外,罕有人及。
2024-06-08
-
对旷世英杰的深情追慕与真诚致敬
在浪飞涛涌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奇绝伟岸的人物以其非凡思想和不朽行为,成为标注时代的人文坐标和引领时代的精神灯塔。
2024-06-07
-
让英烈们“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回家,是一个最亲切、最日常的行动和词汇。
2024-06-07
-
张战散文的“出尘之姿”
“你爸爸现在有出尘之姿”,这是张战在她的散文集《雨梯上》中母亲对父亲的评价。
2024-06-07